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突破的真實故事



在很多時候我們能在線圖以肉眼觀察到趨勢開始發展或停止時常有的特徵,但這些特徵卻不足以用來預測趨勢變化的現象。( A 的成立通常包含 B 特徵,但 B 的發生並不常導致 A。)

許多成功的趨勢發展來自於突破,但突破後出現中大型的趨勢機率卻不如一般人心中所預期的高。如果投資人在同一個商品的每次突破都進場做順勢買進或賣出,多次假突破耗損所累積的虧損資金,往往會超過真正成功突破所賺取的獲利。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上下影線。許多上漲趨勢的開端起源於大型的下影線,這種 K 棒型態一般被認為是空方力道衰竭,且當前價格滿足市場認同的買入點位而形成強力支撐。然而若仔細觀察一些明顯上漲的趨勢發展過程,多數亦在漲勢中存有中型以上的上影線,積極的買盤更在 K 棒出現上影線後再立即向上突破高價位,使價格持續走揚。下跌趨勢亦同。

回測 2000 - 2014 年這段區間,若我們綜合多樣指數商品 ( 台指期、小道瓊、恆生指數、日經225指數等 ) 做為統計大樣本,用以探測上述兩個特徵 ( 突破、影線 ),可以得到幾個數值:超過 10 日以上的盤整後突破盤整高點,真正發展為一般波段交易可獲利區間機率為 26.2%;超過 10 日以上的盤整後突破盤整低點,真正發展為一般波段交易可獲利區間機率為 18.3%;中、大型漲勢所出現的中型上影線,真正轉折翻空為一般波段交易可獲利區間機率為 13.0%;中、大型跌勢中所出現的中型下影線,真正轉折翻多為一般波段交易可獲利的區間機率為 16.9%。( 此處使用簡單均線 20 MA 作為多空判斷 )

因此,單一價格現象所出現的型態並不容易被有效地用來判別趨勢翻轉點。「多佐證」是一個更適於提升成功率的工具。

主觀交易者最容易使用的多佐證方式,即為參考相關係數高的同質商品是否共同出現特徵。指數型商品的中、大型趨勢有很高機率同時發生於多國市場。在與前述同樣的測試區間內,當上述多個商品共同出現突破時,趨勢發展的真實性提高許多。以同樣突破條件套入,若所有指數商同時向上突破高點,有43.1% 能發展成型為可獲利波段、向下突破成功率則為 37.2%。多佐證趨勢發展成功的機率提高為原本的 1.83 倍。

除了多市場以外,成交量也是常被引用的突破附帶條件。因為當市場參與者平均持有成本的成功地朝突破方向推移,反向停損的容忍區間會離新價格較遠,突破獲利者停利的壓力更容易被市場所接納,價格會有較低的機率移回盤整區間。

量化交易者的多佐證方式則可由價格移動以外的方式著手。由於突破本身已經是價格的型態,若再崁入一層價格濾網效用並不顯著,建議可由波動率等方式共同堆疊判斷。以 ATR 為例,若短期 ATR 瞬間突破長期 ATR ,搭配向上突破成功的機率由原本 43.1% 增加為 52%、向下則由 37.2% 增加為 47.1%。

勝率在許多波段交易者眼中並不是關鍵性的議題,因為獲利因子往往更被重視,但突破型態的策略則須特別注重這個數值,尤其是搭配獲利加碼的突破策略。交易者會一路隨著突破的發展增加持有部位,因此對趨勢發展的成功率要求相對較高,否則增加籌碼後拉回原先的盤整區間容易造成較大型的虧損或全數獲利回吐。

許多交易人習慣從線圖中尋找、歸類各種趨勢起末的徵兆,而且不難發現許多成功發展的波段都具有類似特徵,但卻忽略了這些現象也常發生於「未改變趨勢」的時候,因而在許多錯誤的嘗試中不斷因為停損而侵蝕資本。交易有時候是枯燥的,適當的進場機會未必每天都會出現,交易者若能按耐躁進,用更多的角度確認趨勢形成,雖然可能失去第一個瞬間就入場的時機,卻能在長期的操作中節省大量不必要的交易成本與虧損,這些省下來的金錢將大於多佐證所流失的獲利。




《 本文由 PROG 璞格交易團隊 提供 》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