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油價跌這麼多,汽車大廠卻不漲反跌!共享經濟與自動駕駛的潛力股與新趨勢

週六下午與好友Wade在華山藝文特區碰面,
沒想到人滿為患,幾乎每間餐廳都是滿的。
只好到附近晃晃有沒有其他餐廳。
最後決定乾脆搭車到遠一點吃好了。

這時我想到:「對了,上次你下載的Uber,
後來有用了嗎?應該還不錯用吧?」

Wade笑笑的說:「我在新竹都開車居多,
還沒機會真的用到,所以下載Uber之後,都沒在用。」
那現在派上用場,用看看吧!

過去一年Uber在全球攻城掠地,
台北也已經到處都有Uber的司機在街頭穿梭,
桃園跟台中人口密集度低於台北,
所以還沒有這麼普及。
過去一年多來,油價不斷的崩跌,
已經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我們換個角度,當油價偏低的時候,
照理來說,應該會刺激大眾購買汽車,
這是個很不錯的誘因(油錢可以省下幾千到上萬不等),
而汽車大廠股票應該會不錯才是,
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

從2015年1/1至今,
福特Ford(股票代號:F)股價從15.5到11.55跌幅25.5%
豐田Toyota(股票代號:TM)股價從125.48到105.26跌幅16.1%;
本田Honda(股票代號:HMC)股價從29.52到25.14跌幅14.8%。

而近半年來股價表現依舊疲弱,沒有改變。(點圖可放大)


難道油價越貴,大家才喜歡買車嗎?

油價大跌VS共享經濟

油價的大跌,讓不少投資人想藉此買進汽車類股。
投資人想著油這麼便宜,開車、買車的人應該會變多吧?
事實卻不是如此。

這個產業正被「科技業」夾帶著雄厚的資金,
積極的顛覆與翻動著。

首先,是共享經濟。
在共享經濟當中,
最受歡迎的就是「共享汽車」和「共享房子」,
共享汽車的龍頭就是Uber了。
他們不只衝擊到原本的計程車司機,
也衝擊了汽車公司的銷量。

「美國汽車協會安全基金會」統計,
從2007到2011年,美國18歲到34歲人口的購車數量,整整下跌了30%

而根據密西根大學交通研究中心報告顯示,
年輕人似乎不再那麼需要駕照。

2014年年齡在20歲到24歲之間的美國人76.7%有駕照,
2011年數據為79.7%,2008年和1983年的數據分別為82%和91.8%。

傳統上,人們為了獲得穩定的服務不得不買入實物資產(比如一輛車),
未來,人們更看重的是服務,而不是資產本身

換言之,只要能夠依靠手機工具快速方便的搭到車,
年輕人將不太需要「擁有實體車」。

共享經濟的概念出現後,Uber近幾年的營收節節高升。
(Uber沒有上市,無公開財務資料。
下圖是取自於路透社取得的外流文件)

由下圖看到,Uber的營收每年都以倍數在上昇。
相對比年輕人購車數量的衰退,真是相當大的諷刺。


這樣的趨勢告訴我們,
買汽車這個消費行為並不是油價便宜就ok。
畢竟買車本身就是一筆開銷,
另外各種稅金、停車費、保養費、交通罰單。
零零總總才是可怕的持續性支出

而去年九月,
我們也在「財富差距擴大:美國三大車廠瘦了,二手車龍頭肥了」提到過,
美國的經濟雖然成長、失業率下降,但是人民的可支配所得並沒有增加。
這樣的情況下,利潤自然就流到了價格較低的二手車經銷商、
汽車材料零售商手裡。
而共享經濟也搭上了這個趨勢。

這表示汽車產業要逐漸凋零了嗎?不是。

科技業正從另一個方向,要翻轉這個存在已久的交通工具。
那就是:「自動駕駛」。(Driverless Car)

自動駕駛需要大數據的輔助

目前會先出現的自動駕駛系統,不會是全自動的「無人駕駛」。
而是現在飛機、火車、地鐵已經在用的「輔助自動駕駛」
就是真人駕駛可以在旁邊休息,
在路況沒什麼意外的時候由機器來掌舵。
但等到路況變複雜、或有緊急狀況發生時,
真人隨時能切換回來。

這不是因為技術尚未突破,而是法規仍不允許。
就算最早通過讓自動駕駛上路的加州州政府,
目前也只准讓自動駕駛系統來「輔助」駕駛
而不能「取代」駕駛。

不過,任何新科技都是這樣的。
自動駕駛仍然是個快步向前的趨勢,
而看好這個趨勢的朋友,
可以從哪些股票入手呢?

首先,當然是Alphabet
(Google的母公司,股票代碼:GOOG)
它是自動駕駛車的先驅,7年前就開始試驗無人車。
自動駕駛系統,需要大量的地圖資訊。
這就是Googlemap能派上用場的時候。
而除了Alphabet之外,
中國的百度(股票代號:BIDU)則趁著Alphabet無法進入中國的空隙,
瞄準了中國市場。
與Alphabet一樣,
百度也著眼於自動駕駛車需要的大量地圖資訊。
同樣也開始研發自己的自動駕駛車,
預計三年內會在中國正式上路。
(因為他們直接挖角了Alphabet的自動駕駛研究員過來,所以時間省很多)

但這兩大公司,獲利的主要來源都是廣告營收。
所以地圖的獲利也可能只是錦上添花,
無法為股價帶來明顯的動能。

先貨物再人類--卡車運輸

而除了Google和百度積極的研發自動駕駛車之外,
還有另一個產業也充滿興趣。
那就是:卡車運輸業!

對我們一般的開車族來說,
自動駕駛只不過是輕鬆一些;
但對卡車運輸業來說,
換成自動駕駛可是能省下好大一筆錢!
(所以賓士特別拍了支卡車的自動駕駛廣告)

美國的卡車運輸業,
司機的薪資、退休年金、健康保險費支出等都是一大成本。
因為卡車司機可不像計程車司機,
不想開的時候還能休息一下。
卡車司機一個禮拜需要花五到六天在道路上,
工作時間非常的長。
真的能年復一年開卡車的人不多,
這行業的流動率高達98%。

所以,自動駕駛系統對卡車運輸業是一大利多,
就算仍然需要有人在駕駛座前駕駛,
司機仍然會輕鬆許多,
這樣一來,一個司機能夠輪更多班次、做更多事。
需要聘請的司機總數就會下降
(這些職缺未來很可能都要被取代)

再來,自動駕駛也能節省燃料。
在卡車運輸業,燃料占了運輸成本的20~40%。
當中又有部分的燃料,是用來抵抗風阻的。

如果前後兩輛卡車能夠靠得很近,
那後面的卡車,就能利用前面的卡車來降低風阻,
消耗較少燃料。

以前由人駕駛的時候是不可能的,
因為兩輛車必須靠很近才能降低風阻。
而人的反應不夠快,萬一前方有緊急事故,
大家就撞成一團。

但機器卻反應得來。甚至透過自動駕駛,
後方的車可以跟帶頭的車連線,
預先知道最前頭發生意外,好讓車子減速。
有研究指出,只要用這樣的方式連接兩輛卡車,
燃料成本就能降低7%。連接更多的卡車。
那成本勢必能降低更多。

想要藉此瞭解卡車運輸產業的朋友,
可以從J.B.Hunt卡車運輸公司(股票代號:JBHT)著手。
這間公司占了全美卡車運輸市場的25%
也是市場領導品牌之一。
(同時也是S&P500成份股之一)

或者也可以投資iShares的運輸產業ETF(股票代碼:IYT),
來部分持有卡車類股的股票。

如果我們不想持有車廠的股票,
而聚焦在自動駕駛系統的電子零件廠商上。
像是「汽車感測器」。

自動駕駛系統,
一定要能讓汽車隨時注意四週,
這就需要大量的感測器了。
這領域的佼佼者,就是2014年才IPO的Mobileye。
(股票代號:MBLY)
他們的核心技術,
就是偵測路上其他的車輛和行人,
然後在快要碰撞前警告駕駛,
讓駕駛來得及反應。
目前,BMW、Volvo、GM、Ford、
Mitsubishi、Hyundai等大廠都已經安裝了他們的技術和系統,
但可能是IPO後股價衝太快(漲幅在美股史上僅次於Twitter)
所以最近跌個不停。

而有了大量的感測器之後,
就會產生非常多的資料要處理,
這時候,我們需要更強的電腦晶片。
在車用電腦晶片的市場,
目前的領導品牌是NXP半導體公司(股票代號:NXPI)
原本領導品牌不是它,
而是另一間長期跟F1車隊合作的的Freescale半導體,
但是去年初的時候這兩間公司合併了。
可見NXP有多積極。
NXP合併後市場頓時漲了30%以示歡迎。

以上這些公司,
都是可以切入「自動駕駛」趨勢的好選擇。
這邊要提醒大家的是,
「自動駕駛」雖然很火熱,

目前還只算是個「成型中的新科技」。
所以,要押寶自動駕駛趨勢的朋友,
不能當作核心資產的布局,
少量投資,未來或許就能得到大報酬。

希望這篇文章,你們會喜歡,
對於共享經濟與自動駕駛的前景有更深的認識。
看完文章,別忘記分享給更多好朋友。
畢德歐夫美股專欄,我們下週見!
逐漸成型的新科技趨勢,雖然很有話題,卻不建議作為投資的主軸。我們可以當作資產配置的衛星部位,少量的逢低佈局。當趨勢真正發生時,用少量的佈局來享受倍數的獲利。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在你認識財富之前,可以先試著學會認識自己
美元的走強,未來買什麼才是聰明投資?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