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輝達財報一出,帶動整體股市大漲,那斯達克屢創新高!AI題材火熱,群眾追捧之下別忘記分散投資,避免單壓才是王道



上週的那斯達克大漲,受益於輝達(代號:NVDA)的出色財報,

公司公布的Q1營收為71.92 億美元,高於公司之前預測的63.7億到66.3億美元,

也比去年同季下降13%,同時也高於市場所預期的65.2億美元。

NVDA的整體銷售額比去年同期的82.9億美元下降了13%,來到 7.19 億美元,

數據中心Q1達到創紀錄的42.8億美元,

公司表示業績是由雲供應商和大型消費互聯網公司對GPU晶片的需求推動,

CEO表示電腦行業正在同時經歷兩個轉變,「加速計算和生成式AI」

隨著科技產業將人工智能應用到各種產品、服務和業務流程中,

輝達也在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以滿足市場對產品的需求。 

股價上周五收389.46美元,過去5天以來上漲80.27美元,大約是25.96%。

上圖為輝達日線圖

我們可以看到股價出現相當大的一個跳空缺口,

這讓很多投資人開始思考「這是否是過熱訊號」,

其實對於長期投資人來說,這樣的上漲反而是不好的,

因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引發想要提早獲利了結的衝動

二、要繼續累積更多的股數實在有困難

但如果是短線交易者,這樣的跳空缺口出現,

當然是代表股價有強大買盤繼續推升,這無庸置疑,

要不然單日上漲24%難道是散戶追買的嗎?

很明顯法人機構看到了這樣的業績財報預測,

不得不買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試想:隔了一季的財測竟然會是高過全市場預期,

而且幅度是多了50%,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假如我們一般投資人,會有「先賣掉一趟,之後再買回來不就好了」這樣的想法,

不能說不對,只是往往事與願違。

過去有無數的美股發生單年上漲超過100%的紀綠,

像是特斯拉(代號:TSLA)、臉書(代號:META)、超微(代號:AMD)等等,

輝達(代號:NVDA)更是常常發生這樣的狀況,

請注意,這些都是大型股,並非中小型股,這趨勢一定要有很大的資金動能去推,

要不然根本不可能走出這樣的行情。

被動投資學派常說不要預測股票漲跌,因為真的猜不到,

我們也相信真的很難做到,所以動能投資學派傾向看到什麼做什麼,

而非去提早做些什麼,就像是NVDA現在正強,那就讓他繼續表現,

真的要賣就等到彎頭,獲利回吐的時候,那時候再賣也不遲。

假如無法克服這個觀念,那就掉到無止盡的迴圈當中,

買股>看到上漲>趕緊有賺就賣>結果大漲沒沾到大財富

如果拉回有跌>也因為馬上又買入>股價繼續回檔>於是全部套牢

不管漲勢有沒有持續,都應該問問自己「到底交易週期是什麼?」,

長線跟短線的交易方法差別太大了,

可是偏偏許多人喜歡混為一談。

在短線上,看到這樣的走勢,膽大之人才會去逆向放空,

我們不會這麼做,因為很多軋空的行情都是這樣啟動的,

至於要不要追買?應該要問停損點打算設定在哪邊?

因為此時去買進,拉回季線、年線的幅度比較遠,

到時候要認賠時損失金額會比較大,那是否能承受?

再來則是萬一跌勢很大,卻又說乾脆放長期算了,

那這筆交易就是失敗的,因為只是單純散戶的凹單罷了。

AI題材確實火熱,但還是盡量分散持股,不要單壓

NVDA無疑是現階段的AI霸主,但還有其他公司也在競爭著,

AMD也好、MRVL也罷,也都有很不錯的漲勢,

對於這個盤來說,科技股的強勢也把很多傳產股的價值打出來了,

長期投資人假如要找比較合理本益比的公司,應該往傳產股找比較有機會,

畢竟現在的科技股正在浪潮上,短線當然是火熱,

只是第三季目前看起來回檔機會還是頗大,

聯準會面對的通膨危機還未解除,6/14的升息可能性還是很高,

科技股真能在升息不停的局面下,繼續往上漲不停?

這點要特別小心,不要為了賺快錢就把身家都壓在單一股票上,

我們可以賺慢一些,穩健一點,一檔好公司股價不代表就不會回檔,

回檔20%再往上漲了50%,這依舊是好公司,

可是手上卻握不住股票,一切皆為空談。

指數受益於AI題材的火熱,輝達的大漲,在第二季的最後一個月很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是美國的債務上限問題已經差不多有了共識,美國的兩黨協商告一段落後,股市甚至還能軋空一段,不過進入第三季的時候又要重新審慎保守就是了。

科技股驚驚漲,美債上限議題倒數一週,股市債市的觀望買盤是否會有動作?第二季悄悄漲到箱型頂,本週輝達財報市場寄予厚望!



最近一邊吵著有關美債上限的議題,另一邊則是科技股悄悄不斷過高,

Fed在本月的政策聲明中,刪除暗示更進一步升息的措辭,

坦承金融條件已經更緊縮,但也沒有完全排除進一步升息的可能性。

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表示,未來的行動將取決於經濟數據和事件發展,

但在就業市場依舊吃緊、通膨仍高漲的背景下,鮑爾認為今年降息並非合適之舉。

其實暫停個幾回合,然後再升息,這樣的選項過去歷史上也曾發生過,

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股市也會因此再度回跌,

回跌的幅度會不會很大,這很難說,美債這個核子彈級別的重大事件,

有人說如果六月初協商沒結果,股市就會大跌,美債也要大跌,

不過也有一派說法是:「世界動盪,錢終究還是只能往美債過去。

這是很弔詭的現象,明明美債出問題,卻還是美債大漲,

但說得也不無道理就是了,要不然全球數兆資金該怎麼移動?

市場對Fed將在今年稍晚降息的預期也和幾位 Fed官員的看法形成強烈對比,

從官員們最近發表的言論來看,多數人傾向6月再次升息,

就算最終暫停升息,也會是有條件的,

本周五(5/26)的4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會是一個關鍵轉折。

科技類股繼續上漲?

本周還有輝達(代號:NVDA)與零售消費股財報,

輝達(代號:NVDA)將在美東時間周三盤後公布最新財報與業績展望,

輝達Q1營收估年減21.5%至65.1億美元,EPS年減32.4%至0.92美元。

受惠於火熱的人工智慧 (AI)題材,輝達股價今年以來已漲了113%,

市值更超車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代號:BRK.B),躍居全美第五大公司,

投資人看好輝達作為主要供應商,

未來有望受強勁AI 晶片需求帶動而大幅成長。

如果對下一季財報的展望是正向且樂觀,整體大盤就會繼續被往上帶,

AI這個美夢什麼時候會實現不知道,但至少已經看到了一個藍圖。

另外像是量販巨頭好市多(代號:COST)、零售股百思買(代號:BBY)、

柯爾百貨(代號:KSS) 和 Dollar Tree(代號:DLTR) 等,也將在本周公布最新業績。

隨著美國消費支出動能開始放緩,投資人將透過這些財報,

了解經濟放緩的深度與持續時間。

上圖為DLTR日線圖

市場預期百思買、好市多和 Dollar Tree 等公司將加入同業沃爾瑪(代號:WMT)、

目標百貨(代號:TGT) 和家得寶(代號:HD) 的行列,

警告家庭預算吃緊將繼續抑制對大型商品的需求,同時削弱可支配支出,

投資人同時關注客戶忠誠度和店家提供折扣的能力。

經濟未來確實會走軟,這是目前最多人的預期,

但別忘了,經濟走軟不一定股市就會走跌,

這是兩回事,因為當市場的資金實在太多的時候,

而且有題材股在領軍,像是AI相關,那這些大公司的負債比又不高,

像是META、GOOG等等,那大型股又占了比較大的權重,

自然就會扛起了指數。

上圖為META日線圖,兩次跳空後繼續走高,買盤十分強勁

股市短線確實難以預測,不過目前除了美債上限議題出現爆炸性的影響外,

看起來也沒什麼別的利空了,第二季現在走到箱型頂,看看是否再度用長黑打回來。

指數現在正好回到箱型頂端,很迷人的位置,因為一旦突破,之前的空方一定會全部緊急回補,自然就出現了軋空行情,至於AI題材的火熱,之後是否繼續擴大下去?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蘋果財報出色,股價跳空越過前高,92歲的巴菲特與99歲的蒙格股東大會發表看法,美股第二季目前漲幅僅0.7%,繼續原地踏步中

美股在上週五因為蘋果公布財報表現十分良好,

整個盤面都被帶動上來,加上非農就業也很健康,

看不出來美國現在有經濟衰退的可能,

蘋果(代號:AAPL)單日上漲4.69%,跳空再度越過新高

整個第二季上上下下的盤整膠著,這個情況沒有太大改變,

SPY目前第二季只有上漲0.7%,幾乎可說是原地踏步

除了財報季之外,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是美國的債務上限問題,

市場雖然覺得美國「應該不會怎麼樣」,

但還是有些輾轉難眠,畢竟財政部長葉倫也說了,

6/1就可能出包,希望兩黨領袖不要再鬧了,

美國的債信問題,也讓黃金(代號:GLD或IAU)的行情一直有相當的熱度。

目前每盎司已經突破2000美元大關。

看多看空都沒問題,只是手上的現金流量要控制好

美國的景氣從數據上來看,沒太多問題,但台灣是經濟體比較小的國家,

有時候我們反而可以從台灣這邊去看到全球科技股的景氣變化,

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到現在還在清理庫存,

第三季末有機會好轉,但真正要引發新的需求,恐怕要等到年底了,

那台灣這邊也陸續有些無薪假跟裁員的發生,

不管你有什麼好的股票策略,只要每個月的現金流斷鍊,

那只能賣股求生,讓生活好過一點,

這是很悲慘的事情,那個時候也不會討論什麼投資報酬率的問題了,

8成以上的人股票都是賠錢,不過長期來說,明明股市的確不斷創新高不是嗎?

這真是很弔詭的現象,因為很多人誤會了一件事情,

以為買股票長期真的會創新高,其實是「大盤指數」長期會創新高,

個股的話那真是各憑各的本事,

而SPY(或VOO)長期來說會創新高,但從來沒人可以保證明年就創新高,

所謂的年化報酬率,那畢竟是事後我們的回測,

並不是說保證每年就肯定賺多少趴。

每年的第二、三季,我們會做的事情就是盡可能提高現金存量,

有大跌我們才會買一些長期布局的股票,

如果小漲或大漲,我們就靜靜看著即可,

真正的動能沒有確立之前,進去也沒有太大的利潤。

波克夏92歲股神巴菲特與99歲蒙格股東會的發言

對於銀行業的風風雨雨,巴菲特表示,如果矽谷銀行的存款沒有得到擔保,

那將產生災難性影響,無法想像任何人會允許美國不提高債務上限,

並冒著破壞世界金融體系的風險違約。

言下之意就是「美國這次一樣會度過債信危機,不用擔心」。

矽谷銀行是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成員。

根據FDIC的賠付條款,FDIC只擔保25萬美元以下的存款,

也就是說超額存款不在保險範疇之內。

巴菲特提到,25萬美元以下的限制是每個銀行都不願意看到的,

但目前出現的狀況是不可避免的。

他嚴肅地指責了負責破產銀行的高層,認為他們應該為錯誤負責。

接著提到了美元的地位,依舊無可取代,

任何虛擬貨幣都是一個笑話,那是瘋狂的,

這屬於政治正確的一部份,對巴菲特來說,過去到現在算是受益於美元霸權下,

目前如果否定了美元的絕對霸權,無疑也是傷害了自身,

因此這部份不用太多的臆測。

有關於對AI的看法,巴菲特一開始打趣稱自己不懂 AI、機器人,

後來才認真說到,AI可以做一系列非常棒的事情。

但巴菲特又感到有些擔憂:「我們沒有辦法完全掌控 AI,所以我有些擔憂。

但是人工智慧發明的初衷是好的,我們應該去接受它、應對它、使用它,

它可以改變全球的面貌,但是改變不了人的面貌和想法,就像AI他們就不能講笑話。」


芒格在回答關於人工智慧未來的問題時表示懷疑,

他説:「我們將在世界上看到更多的機器人。

我個人對人工智慧的一些宣傳持懷疑態度。

我認為傳統的智慧(old-fashioned intelligence)工作相當有效。」

另外對於蘋果的看好,沒有改變,尤其是蘋果會不斷買進庫藏股,

這讓流通在外的股數更少了,價值也繼續提升了。

至於為什麼會賣出台積電,因為「地點不好」,暗示兩岸的局勢導致這筆投資不能久放。

台積電是好公司,有優秀的管理層,但地緣關係讓他們不能繼續持有。

對於之後的盤勢,不需要悲觀,但更不能樂觀,

繼續維持低買高賣,沒有低點就沒有進場,

到六月份再看看是否能突破盤局。

在此之前,投資人繼續累積資金,這次財報季的成績還算不錯,

如果真要買進,也要挑選對下一季樂觀的公司去買。

蘋果繼續創高,越來越有錢的一家公司,富可敵國,整個生態鏈都建立起來,護城河太寬了,對於美股這類公司,還有META、GOOGL、MSFT、NVDA,這些美股的大公司都深具競爭力,不可小看。

指數驚驚漲,財報季開跑,本週有特斯拉、台積電等重量級公司要發布財報,另外還有一堆銀行要公布,看看是否金融股仍有地雷?行情還有機會大拉回?



道瓊指數這幾周溫溫的上漲,轉眼也快接近34000點了,

SPY也接近去年8/15的431.73高點,目前第二季的開局,多方取得不錯的發球權。

上圖為SPY日線圖

在財報周開始後,我們看到周五公布財報的摩根大通(代號:JPM)、

花旗(代號:C)與富國銀行(代號:WFC)公布的業績優於預期,

投資人繼續關注本周要登場的摩根士丹利(代號:MS)、

美銀(代號:BAC)、高盛(代號:GS)等大型銀行財報。

M&T Bank(代號:MTB)、KeyCorp(代號:KEY)、

Truist Financial Corp(代號:TFC)以及 

Republic First Bancorp(代號:FRBK)等區域銀行的財報。

行情要有明顯的拉回除了銀行股有新的爆點之外,

就是科技股要有明確第三季要衰退的財測,

這才會把這波的多頭行情做終結,要不然看起來多方還要繼續上攻。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代號:TSLA)、Netflix(代號:NFLX)、IBM(代號:IBM)

等重量級科技股財報也是本周的一大焦點,

台積電(代號:TSM)、艾司摩爾(代號:ASML)以及科林研發(代號:LRCX)

等晶片商也將公布最新業績。


上圖為本周三要公布的重要公司財報

上圖為本周四要公布的重要公司財報

預料本週的指數震盪會比較劇烈,而企業財報如果沒有衰退太多,

加上未來又要準備停止升息的話,

那股市很可能繼續創高,銀行股的危機暫時結束了,

而這些銀行的財報是否還有新的波瀾,大家也都還在觀察。

經濟數據不佳,5月初的利率會議預期是最後一次升息

美國3月零售銷售月減1%,遠遜市場預期,創2022年11月以來最大降幅。

3月核心零售銷售月減0.8%,同樣遜於預期。

零售銷售報告為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帶來不好的預兆。

美銀在最新消費者報告中指出,美國快速薪資成長態勢正在減弱,

這可能讓消費者無法在通膨升溫的情況下保持以往的支出,消費將出現萎縮。

經濟的軟著陸要發生,一定要把利率政策做調整才行,

升息的效果有遞延性,也就是未來CPI下滑速度可能會加快,

如果升息再不停止,很可能走到硬著陸這條道路上。

投資人可以趁著財報周有公布下一季業績展望是良好的公司,

慢慢布局不要急,因為第二季要大漲的話,要拖到5月初的利率決議,

看看主席是否明確放出停止升息的訊號,

但官方應該還是保守的措辭,不會太大的改變,

在此之前,多方要大買特買,也沒這麼容易就是。

想要趁著拉回大買?沒這麼容易,從線圖來看,多方的走勢很穩健,如果要發生大跌,恐怕要看到科技股的財報有大幅衰退,要不然財報平平都足以繼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