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13F文件公布,股神巴菲特職掌的波克夏公司,前十大持股大致不變,小幅減碼CVX與HPQ,蘋果依舊占整體投組50%比重,將來還要建倉金融股?

美股這段時間不斷挑戰新高,而巴菲特的波克夏(BRK.A或B)公司也公布了13F文件,

在11/15揭露了第三季的持股進出狀況, 

在前十大持股中蘋果(AAPL)仍是持有最多的股票,佔波克夏總持股的50%

前十大持股的變動,巴菲特只減持了10%的雪佛龍(CVX)。

與去年相比,在接近升息週期結束時,巴菲特比較偏向轉為防守。

截至Q3,波克夏共持有1570億美元,

今年前三季,共賣出了236億美元的股票,

而去年同期則是淨買進了489億美元的股票。

將股票轉回現金後,比較大的可能是買進了殖利率飆升的長期美債,

巴菲特的公債持股從970億美元,增加至Q3的1260億美元。

今年前三季度,波克夏有110億美元的利息和股息收入,

這是去年同期的兩倍水平,佔總現金比的4~5%,十分驚人

具體來看波克夏Q3總共賣出了70億美元的股票,包括出清了7檔個股,

買了價值17億美元的股票。

Q3波克夏的持股只增加了4檔股票,沒有增加先前已有的公司。

新加入的股票有LLYVK/LLYVA自由媒體集團、SIRI天狼星廣播公司,

以及亞特蘭大勇士控股公司BATRK,

但這些源自於8月Liberty Media旗下Sirius XM的分割。

值得注意的是,波克夏表示,公司在報告中至少隱藏了一項持股訊息,

並要求美國證監會(SEC)對其訊息進行保密處理,不可公告。

彭博社報導,當巴菲特進行重大投資時,偶爾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在2020年底就曾這樣做,當時公司正在累積雪佛龍(CVX)和威瑞森通信(VZ)的股份。

整體來說,波克夏第三季並沒有太多的動作,持股沒什麼大變動。


上圖為波克夏第三季為止的前十大持股,

光是這十檔股票就占了整體投資組合的91.87%,

除了減碼CVX與HPQ外,其他都維持不動。

升息周期到了尾聲,其他大型基金都在忙什麼?

截至Q3,橋水的前五大持股分別為iShares核心MSCI新興市場ETF(IEMG,5.52%)、

iShares核心標普500 ETF(IVV,5.31%)、寶潔(PG,4.23%)、

可口可樂(KO,3.04%)和Costco(COST,2.83%)。

橋水在Q3都對這五檔標的進行了一定的加碼。

橋水加碼了IEMG共5960萬美元、增持博通(AVGO)4490萬美元、

增持可口可樂(KO)4370萬美元、增持美國能源公司斯倫貝謝(SLB)4050萬美元、

增持奈飛(NFLX)3590萬美元。

橋水大幅減碼了先鋒領航集團7360萬美元、與巴菲特一樣減持了強生(JNJ)7120萬美元、

減持了谷歌4990萬美元、減持了Tradeweb Markets 4830萬美元以及減持VISA 3890萬美元。

另外,貝萊德Q3暫時減少了漲最兇的AI公司,不再重押。

像是減碼了蘋果823萬股,減碼比例0.48%。

還減少了微軟、谷歌、輝達,而選擇增持減肥藥禮來(加碼比例0.18%)、

Meta(增持比例0.11%)、少量增持了亞馬遜、特斯拉,

從Q3各家持股來看,除了巴菲特,都在買進Meta、亞馬遜,

稍微減碼微軟和輝達,看起來這不是看壞,而是暫時獲利了結的動作,

去重新再平衡每家科技股的投資比例。

而巴菲特選擇收益率穩健的美債收利息,也不加倉位,

而未公佈的一家或以上的持倉,引人深思,股神又發現了什麼好機會?

有媒體推測相關股票或許是金融股。巴菲特在10-Q財報中披露,

該季度其持有的金融股增加了12億美元,

但剛發布的13-F年報中沒有披露金融股的加碼情況。

去年巴菲特出清了33年來的愛股富國銀行(WFC),

新建倉花旗銀行(C),而在升息週期預期要結束下,

巴菲特僅建倉金融股,相信一定會引發股價波動,

也暗示著未來巴菲特大機率會繼續加碼買進。

不過,在預期下年降息的大背景下,投資金融股的邏輯究竟是什麼?

目前我們仍然只能靠少少的資訊去推敲。

總之,第四季的行情有抓到,目前這兩三周都按照預期去走,

未來也好好去迎接感恩節與耶誕節的到來即可,

股市的多頭越來越難做出大回檔,這跟資訊的傳遞速度也有關,

跌很快,但回漲速度也很快。


升息告一段落,最快明年上半年就會降息,波克夏沒有大動作,其他基金公司加碼買進META、GOOGL。12月的展望依舊是樂觀,把季線守穩,跌破就是出場一半的持股,獲利自然就能保住。


聯準會本週利率決議,預計維持不變,債券的高利率也讓股市出現回檔,財報公布成績不錯,但股市投資人不買單?



近兩週來,股市與債市繼續進行了雙殺修正,不過債市有稍微止穩的跡象,

反而是股市最近的跌勢比較慘,尤其財報公布後普遍獲利都不錯,

但市場還是不買單,認為要下修估值。 

美國芝加哥小型避險基金Livermore投資長上週五(10/27) 指出,

全球債券潰敗加劇正給全球經濟帶來壓力,

為股市創造極其危險的前景。

聯準會自去年3月起啟動升息循環,美債殖利率飆升,

並顛覆了過去十五年的現狀,

近 15 年來,債市處於牛市而利率則連續幾年處於低點。

這種動態助長了整個全球經濟,房價負擔得起,汽車負擔得起,

人們受到利率低得多的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隨著各國央行不斷升息來打擊更高的通膨,

這種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

這又反過來推高了債券殖利率,並通過提高借貸成本從政府預算中消耗了資金。

在美債市場,這個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債殖利率已飆升至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殖利率已達到2011年歐債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而在利率仍低於0%的日本,殖利率已升至2013年的高點,

這在經濟方面造成很多痛苦。

許多投資人或許不理解,升息到現在這麼一大段,

聯準會總不可能繼續升息下去,要降息了吧!

問題是利率不升息,可以維持不變呀!

這個選項讀者一定要好好考慮進去,

假如未來利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高水平,

會不會對自己的投組績效造成傷害?

未來到底會不會因為債券殖利率的攀升引起股市大跌?

各國央行一直熱衷於強調利率不太可能很快開始下降。

歐洲央行上週四也重申了這一觀點,將利率維持在4%的歷史高水位,

而聯準會預計本週四將利率維持在5.25%-5.50% 區間。



這些更高利率將嚴重影響消費者和企業,

企業也將面臨高債務和再融資成本的壓力。

高利率勢必對未來的消費者帶來很大的壓力,

最終,這將導致經濟下滑趨勢,也會損害股市。

每次的通膨總要用股市回檔來做結尾,

差別只是大跌還是小跌而已,

如果通膨沒壓下來,這才是最嚴重的事,

因此目前如果年底前股市有大跌,

反而對於債券的價格會有幫助,原因很簡單,

對於未來的升息預期打消後,即使不降息,

都可以讓債券有一波反彈。

下圖為TLT日線圖







至於股市,在第四季與第一季這種傳統多頭旺季,

能下跌多少也讓人懷疑,過去歷史上連兩季下跌的機會極少,

那投資人是否準備好了?還是在此時已經感到害怕,要離場了呢?

這答案應該還是要看看自己的資金水位以及現金流狀況,

因為一旦沒有充足的準備,自然就容易心慌意亂。


財報數據普遍開得不錯,不過市場不是很買單,有些股票都被下調估值,先殺再說。長期投資的好機會,應該可以把握一下。


財報季將近,美股在以巴戰爭下,多頭行情會熄滅嗎?財報季登場,本週還有三家銀行股與奈飛、艾司摩爾要公布財報!



Fed將在台灣時間週四(10/19) 凌晨兩點公布最新的經濟褐皮書,評估經濟情勢,

緊接著隔日台灣時間週五凌晨12點,主席鮑爾將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談話,

市場屏息靜待鮑爾言談中有關利率動態的重要線索。

隨著美國公債殖利率飆升,越來越多決策者談話透露,

殖利率飆升收緊金融環境,導致再次升息的必要性降低。

然而美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增速超過預期,顯示通膨依然頑強,

市場期待能從鮑爾的口中聽到「升息必要性降低」的這句話。

不過最近的中東情勢緊張,以巴衝突導致國際原油波動增加,

這是未來一大不利因素。

目前的美國經濟還是相當健康,假如明確表示不再升息,

聯準會反而有點「沒事找事做」,未來11/1的利率決議最可能的談話內容,

將會是「中性」,也就是利率不會變,但由於現在的國際情勢,

讓聯準會密切鎖定,並且依舊要把通膨徹底拔除。

談話差不多就是這樣,而12月再升息一碼的機率目前僅不到三成,

機率還是偏低的,只不過現在的失業率狀況還是維持低檔,

未來高利率時代應該還要好一陣子。

財報季開跑,銀行股表現都算不錯

財報季已經開跑,上星期有摩根大通(JPM)、花旗(C)、富國銀行(WFC),

表現都還不錯,這星期則是由高盛(GS)、美銀(BAC)、摩根士丹利(MS)接棒,

公布第三季業績,其中市場最擔心的是高盛的表現,


因為在探索零售業務受挫後,近來首次公開發行(IPO)市場依然平淡,

對該行來說並不樂觀。本週還有許多美國地區性銀行公布財報,

不排除會再現「高利率受害者」。

而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 (TSLA) 本週將公布最新一季財報,

第三季交車量僅43.5萬輛,低於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45.6萬輛,

比第二季有所下滑,這也是其自去年第二季以來首次出現交車量季減。

不少分析師開始降低對特斯拉財報的樂觀預期,

根據 FactSet 數據顯示,華爾街普遍認為特斯拉第三季每股獲利為0.74美元、

營收為243.2億美元,而第二季營收為249.27億美元、每股賺0.78 美元。

同時美國串流媒體龍頭Netflix(NFLX)、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

也將在本週公布第三季成績單

NFLX最近走勢疲軟,季報偏空的可能性蠻大的,

而ASML即將季線向下交叉年線,未來短線有上漲的話都視為反彈,

半導體產業未來應該會在這邊作區間盤整,暫時沒有新動能往上。


 

股市的第四季一向是多頭主控,發生中東戰爭後,

今年能繼續上演多頭行情?這答案應該還是要偏向肯定的。



聯準會繼續利率不變,但表示年底前有可能續升息一碼,明年度不太可能降息,市場開始做出修正,股債雙殺是否重演?



上星期的股市黑壓壓,主因美國聯準會召開利率決策會議,

會後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不過預期「年底前將再升息一次」,

這讓股市投資人驚了一下,台灣央行也同樣保持利率不變,

主要是台灣的通膨狀況「已經得到改善」,

不過明年也恐怕沒有降息空間,顯示貨幣緊縮將維持更長一段時間,

美股道瓊指數上周下跌654點,約1.89%,

而QQQ下跌3.48%,SPY下跌2.92%,

科技股很明顯跌幅較為嚴重,而且蘋果(AAPL)從8/4跳空跌破季線後,

雖然在8/30有短暫重新站回季線,但僅僅四天就再長黑摜破,

9/6跌破至今,越來越弱勢,這都是QQQ積弱不振的原因之一。


上圖為蘋果日線圖

整體來說,年底前到底會不會再升息一碼事小,反倒是之前市場投資人太樂觀,

現在開始出現意見分歧,聯準會幾乎已經斷定明年上半年沒機會降息,

這讓之前本益比飆高的科技股現在獲得了冷靜。

Fed預期年底前再升息一次,明年降息空間縮小,

而且美國經濟得到軟著陸可能性很大,

聯準會上週四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5.25%至5.5%的區間,這是22年來最高,

這是聯準會今年第二次維持利率不變,後續要評估貨幣政策的滯後效應,

並預計今年底前將升息一次,明年的降息幅度將低於此前的預期。

未來的中性利率也提高了些,也就是將來「民眾較難看到低利率的時代」,

這也讓債券價格直直落,幾乎在半年就有非常多人押注,

認為債券「肯定要漲」,因為利率不可能再升了,一定要降!

問題是這些樂觀投資人忘記了「利率可以維持不變一年甚至更久」,

那債券持有到期確實沒有虧損風險,但持有期間的價格波動風險一樣要承擔,

這個風險很多債券購買者都以為自己沒問題,

但其實問題重重,這些新手投資人並不是法人機構,

他們低估了債券所帶來的風險。

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又來了,10月準備再吵一次

美國聯邦政府資金將於9月30日午夜鐘聲敲響時到期,

如果國會未能在截止日期前通過立法提供資金,

那麼聯邦政府將會在10月1日關閉,這除了影響聯邦政府運作,

還將影響經濟,聯準會將被迫盲目行動。

有鑑於美國政府關門風險快速升溫,

白宮官員週五表示,已經為政府一旦關門訂定應變計畫,

包括下週通知聯邦僱員有可能被迫無薪休假或是無薪上班。

如果政府關門,許多政府部門運作將停止,

估計隨著聯邦政府大部分部門關閉,90萬名工人將被迫休假。

一些被認為「必要」的服務將繼續,

空中交通管制員和運輸安全管理局官員將不得不無薪工作,

但缺勤可能是一個問題,威脅全國各地的旅行延誤。

邊境巡邏和移民執法人員將繼續工作,海關官員也將繼續工作,

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將繼續開放。

200萬美軍續留崗位上,但五角大廈80萬文書人員中大約有一半將被迫休假,

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將繼續維護核武。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食品安全檢查將被推遲。

當地警察部門的援助和其他撥款可能會推遲。

聯邦法院有足夠的資金至少維持到10月13日,但之後工作內容可能會縮減。

美國SEC(證管會)將讓4600名員工中約90%休假,並暫停大部分活動。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將讓幾乎所有員工休假,

並停止監督、執法和監管。

政府關門可能導致信用評級機構進一步下調美國信評,

導致投資人對政府償債意願失去信心,並引發政府債券拋售,

從而導致美債殖利率上升,

可能會進一步損害因高抵押貸款利率而陷入僵局的房地產市場。

或許我們正面臨一個有史以來最罕見的問題:「美債會不會真的再度被降評?」

假如真是這樣的話,美債現在的弱勢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上圖為長年期美債日線圖,目前年線下繼續走低

股市、債市會不會重演去年的雙殺行情?

股市的第四季一向是多頭主場,今年會不會依舊上演多頭行情?

市場投資人都非常密切關心。


股市的第四季往往不錯,但不代表10/1開始就上漲,沒有這種事, 一定要資金控管做好,才不會買到沒幾次就沒錢買了,這就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