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Crosstown traffic -- The global economy is slowing.
For one of its biggest members, that is good news
The Economist May 28th 2011
原文連結:http://www.economist.com/node/18744283?story_id=18744283
翻譯:藍同學


如同國際貨幣基金(IMF) 說的一般,在去年或是前年,規模大的經濟體經歷了一個「不同調的」經濟復甦。這樣的復甦方式,就好像第三世界的交通狀況:馬車和人力車、汽車和腳踏車按著不同的速度在同一條街道上行駛,彼此常常擋到對方前進的去路。

但是,在過去的一兩個月前,這條路上所有車種(各國經濟)的速度都一致地減緩了下來。經濟降溫的事實充分地反應在日常商品的價格上。根據經濟學人二月中旬的商品價格指數(commodity-price index)顯示,美國日常商品的價格下跌了8.6個百分點;景氣降溫同時也反映在美國的製造業上。如四月份市場上對於引擎、汽車等耐久財的訂單需求,也下滑了3.6個百分點(儘管前一個月的需求強勁)。 雖然根據費城聯邦儲備銀行的調查,工廠的產量仍然穩定成長,但是自今年三月開始,與2008年以來的任意兩個月比較起來,市場需求的力道不再。



美國的復甦長期依賴財政挹注的政策。但是去年八月初聯準會抨擊國會所設立的國家債務上限的門檻。任何一項提高債務上限的協議,極可能會造成支出減少;相反地,若無法達成「提高債務上限」此一協議,將會使得國家債劵發行數量急遽地減少。即使是美國政府可以任意地持續發行債劵,但若是達到了美聯儲「量化寬鬆」─ 藉由美聯儲購買美國政府的長期債劵,借錢(印出白花花的鈔票)給美國政府[註2]─ 的目標之後,就會停止再向美國政府購買美國債劵了。

根據匯豐銀行(HSBC)和馬基特(Markit)[註3] 採購經理的問卷調查,對於歐元未來可以走出陰霾的期望是日漸低落。(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註4] 顯示,歐元區的經濟指數跌幅甚鉅,從57.8跌至55.4,這是自2008年末(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跌幅。對歐元區的悲觀,表達了對未來一年的歐元看衰,這令人回想起2009年中的場景─在經濟快速復甦前的情形。


這個指數這禮拜顯示出一個最引人注目的消息,不是在歐洲,而是在中國。匯豐銀行初期估計中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下跌至51.1,遠低於長期以來的平均52.3,明顯地呈現出四月份工業產品需求趨緩。這份報告傷害了全球股市。上海綜合指數(Shang-hai Composite index)一整年的收益就在一天內瞬間蒸發了。


這麼強勁的反彈是不尋常的。在中國,不像是歐洲地區或是美國一樣經濟成長早就已經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在過去的兩季成長太快,以致於物價不穩定,造成了令人擔憂的通膨上升。中國政府已經嘗試去冷卻過熱的經濟,藉由抑制(銀行)失序的超貸行為。對工業產品需求趨緩是值得歡迎的事,這顯示了政府的抑制手段達到了功效。


若一採購經理人指數高於50,代表經濟擴張; 符合中國目前百分之九的GDP成長情況,匯豐銀行這麼說道。觀察家們可能會擔心這波通膨已經超出了控制,迫使中國政府去打壓高漲的經濟,想要讓物價回到掌控之中。舉例來說,在1994年底,中國面臨了百分之二十五的通膨,在接下來的兩年,靠著緊縮的宏觀調控,讓經濟成長率硬是降低了4.6個百分點。


但是中國現在的通膨僅僅只有5.3個百分點, 蔬菜的價格已經下跌,同時,非食物商品價格已獲得了紓緩。 雖然中國的通膨比想像中的難以駕馭,但是GDP的成長並不因為抑制了4個百分點的通膨率而放慢腳步。


由於煤炭(發電)成本上漲與電力供給短缺,有些觀察家擔心(中國)經濟會因此有虎頭蛇尾的表現。最近幾個月來,中國工業經歷如同2004年一般,有中斷供電的情況。資本經濟公司(Capital Economics)[註5]的馬克‧威廉指出:因為中國的發電廠無
法供給足夠的電力,所以會有停止供電的事情發生。電廠也因為賺不了錢,切斷了對工廠的電力供給。政府已經不允許電費跟著煤價上漲,並強迫發電廠賠錢供電。提高電費是一個解決的方法,即使會短暫地增加通膨的數字。

最後一個令人擔心而且最為嚴重的原因是:許多人害怕中國過度擴張的房地產市場即將破滅,隨後會留下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債務。政府抑制「抵押型貸款」和「投機性炒房」的方法有些成效(四月份的房屋銷售降低了10個百分點),瑞銀集團經濟學家汪濤指出,政府的政策尚未落實到新的建屋案子上。或許政府是想要蓋更多一般人負擔得起的房子,來彌補高價位房子供給[註6]的減少。


如果這個經濟泡沫破掉了,開發商就會慘兮兮。最近的買房的人也發現他們的投資賠錢了。 但是,中國的情形與美國不同,在中國,房子是儲蓄的另一種形式,而不是單純的借貸。房貸並不會淹沒到家庭單位的脖子這麼高的位置,雖然現在已經快速地攀升到膝蓋處了:在去年的時候,房貸已經超過可支配所得三分之一的水準了;相較之下,兩年前的貸款比重,占可支配所得還未滿四分之一的水準。若房價跌得很兇,將傷害家庭單位的財富,可能會抑制家庭消費。但是他們仍不會被債務給淹沒。


銀行們說他們所接觸到的不動產是容易管理的,大約占借貸額的百分之二十。他們間接地借貸一定遠超過於此。如果這些銀行的不良貸款(non-performing loans,NPL)的比例太高的話,中國政府將會插手干預。如同渣打銀行資深經濟學家王志浩[註7]所說的一樣:「小規模的不良貸款是銀行自身造成的問題;大規模的不良貸款卻是政府造成的。」

在中國的經濟不可能有「硬著陸」[註8] 的情形發生的前題下,這股經濟的波動對中國將造成什麼影響是很難理解的。汪小姐建議用一個角度來解釋:「中國境外的大多數人是通過商品市場來接觸中國。」她說:「在中國這個市場,所有的事情都被放大了[註9]…,事物不是極好,就是極壞 。」這聽起來就像鮮為人知的「金髮女孩與兩隻熊貓」[註10]的故事一般:中國的經濟不是太熱,就是太冷,絕對不會有剛剛好的情況發生。

[註1] Crosstown traffic 原意指的是,穿梭在城市裡頭的所有交通運輸,南來北往的將乘客送到城市的每個角落。這裡作者引伸為:世界的經濟已經相互依賴到密不可分,就像是城市裡的交通一樣,只要在哪一處發生車禍,全市的交通就會受到影響一般,牽一髮而動全身。

[註2]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是具有美國央行功用的私有銀行。他擁有發行美金的權利。當美國政府缺錢而發行公債時,美聯儲就要印製新的美鈔借給美國政府,美國政府可以拿這些錢還債。這裡的「量化寬鬆」政策指的是,美聯儲利用「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 (也就是買回債券),來增加貨幣供給,屆時,油墨還沒乾的美鈔就會流入市場。
由上述可知,美聯儲是美國政府的債主,美國政府跟美聯儲借的錢也是要還的,因此美聯儲每一年來自美國政府債券的利息收入就很可觀。2009年的收入就達450億美金,其中,94%繳回給美國財政部,但是剩下的6%是發給股東們的股息。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這些股息是平白無故就賺到的不義之財。美聯儲背後最大的股東就是摩根大通等美國私有大銀行財團。

[註3] 馬基特是一間提供金融信息服務的公司,全球員工達2000人。專門提供金融商品的資訊、定價以及各種資產交易過程的細節,目的是為了讓投資更加地透明化、降低風險和提升效率。

[註4] 「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是一種根據芝加哥附近地區,200多個製造業的採購經理的採購數據所統計出來的一個綜合指數。指數以50為基底,超過50代表經濟擴張,低於50代表經濟衰退。

[註5] 「資本經濟公司」是一個國際性的總體經濟分析的顧問公司。

[註6] 由於政府採緊縮政策,專賣高房價的建商借貸變得困難,政府推行平價房子,
彌補房市需求。

[註7] Stephen Green自己取一個中文名叫做「王志浩」。

[註8] 在經濟上,「硬著陸」形容的是經濟從成長快速地衰退,就像是飛機降落時重重地摔了一下。硬著陸通常是政府為了要抑制過熱經濟所造成的通膨時,迅速地採取緊縮的政策,通常是透過央行提高利率,來達到緊縮的策略。相彌補房市需求。

[註7] Stephen Green自己取一個中文名叫做「王志浩」。

[註8] 在經濟上,「硬著陸」形容的是經濟從成長快速地衰退,就像是飛機降落時重重地摔了一下。硬著陸通常是政府為了要抑制過熱經濟所造成的通膨時,迅速地採取緊縮的政策,通常是透過央行提高利率,來達到緊縮的策略。相反的,「軟著陸」是政府調整利率到適當的位置,讓景氣慢慢地降溫、穩定通膨,但又不會造成經濟衰退,把成長的腳步放慢。

[註9] 這句話是說,由於中國人口太多,如果每一個人都跟銀行借貸一點點錢,整個借貸總額就會達到一個難以掌控的地步。反之,如果中國貿易順差,中國的外匯就累積得比其他國家快。

[註10]作者在這裡改編自一個名為「金髮女孩與三隻熊」的故事,原版的故事是描述一位金髮女孩跑進森林裡,誤闖了熊的家,她喝了熊爸和熊媽麥片粥,覺得不是太熱、就是太冷,只有熊寶寶的剛剛好。這裡用熊貓爸和熊貓媽的麥片粥來比喻中國的經濟不是太熱就是太冷。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