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經濟學人料理】全世界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從經濟危機全身而退。接下來呢?

投資管理界的巨人—貝萊德
全世界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從經濟危機全身而退。接下來呢?


貝萊德(BlackRock [注1])是一個資產高達3.7兆美金的大怪獸,勞倫斯‧芬克(Laurence Fink [注2])是貝萊德投資管理公司的老闆,最近在收集民間藝術品,其中特別珍愛風向標(weather vane)。這非常適合像芬克這類工作的人來收藏,他們都是從事預測陰晴不定的市場動向,而後應對之的工作。貝萊德已經躲開了最可怕的金融風暴:以旗下管理的資產來計算,目前貝萊德雖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但這也是他的問題所在。

《一分鐘譯者摘要》
貝萊德(BlackRock)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規模達3.7兆美元,比Vanguard和JP Morgan Chase都還要大的多。它的老闆是Larry Fink,原本是在黑石集團的投資部門工作,後來跟老闆鬧翻,將貝萊德獨立出來。2006年買下了美林證券、2009年與巴克萊國際投資公司(BGI)合併,貝萊德透過這兩個併購案,多元化了它的金融商品,也讓它的市值翻倍。除了併購的能力外,貝萊德對於風險管理確實很厲害,在金融危機時,即使是聯準會也拜託貝萊德幫忙做資產的風險評估。一邊為政府工作,一邊投身市場,這將引起投資人對於貝萊德的角色認定感到錯亂。然而,像貝萊德這樣龐大的怪獸,最擔心的是業績成長的表現,能不能「讓貝萊德超越貝萊德」,我們得拭目以待。


[注1] 貝萊德緣起是1988年由Fink自黑石集團(Blackstone)所成立的金融管理部門,並於1992年Fink從黑石集團獨立出來,改名為貝萊德(BlackRock)。
[注2] 芬克的全名是“Laurence Fink”,但是他喜歡人家叫他“Larry Fink”,因此在金融界,大家多以“Larry”稱呼他。


過去的三年來,貝萊德在華爾街的地位急速竄升。而巴克萊是一個求「財」若渴的英國銀行,在2009年同意將旗下的巴克萊國際投資公司(BGI),以135億美金出售給貝萊德 [注3]。此項交易讓貝萊德的資產翻倍,同時也多樣化貝萊德的商品陣容:BGI過去所擁有的安碩(iShares [注4]),是在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 [注5])上排名第一的老大哥,近年快速成長到1.4兆美元的規模了。

[注3] 2009年貝萊德以66億美元現金,加上價值69億美元的3770萬股普通股方式(約佔貝萊德合併後19.9%權益),總價共135億美元完成收購。BGI現為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規模達1.5兆美元,貝萊德則管理約1.3兆美元資產。兩家公司合併後,管理的資產接近2.8兆美元,成為全球最大投資管理公司。資料來源:wikipedia。
[注4] 安碩(iShare)原是BGI旗下一系列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安碩在美國指數股票型基金的市場中,占了接近五成的規模。貝萊德與BGI合併後,貝萊德的資產從原本1.3兆變成現在的3.7兆。
[注5] 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又稱為「交易所交易基金」。既然叫做基金,就不是投資人平常所買賣的股票,而是一個對應到股票指數的基金。但ETFs的交易方式與股票卻是相同的,可以隨時在盤中買進或賣空,也不用像傳統基金要等到盤後才能交易。以台灣為例,寶來證券發行的「台灣卓越50基金」是以「台灣50指數」當作ETFs上漲或下跌的依據。若台灣50指數上漲,寶來的台灣卓越50基金也跟著漲。世界各國的股市都能擁有多個ETFs,美國就有:「道瓊工業指數基金」、「那斯達克100科技指數基金」與「標準普爾500基金」。

貝萊德在規模上,對它的競爭對手來說,就像是佇立在眼前的高塔。在同行中,它同時也是擁有最多樣化商品的資產管理公司,這是用來應付顧客目前投資組合所採取的「雙峰策略(bar-belling)」,也就是將投資者大量的金錢混合分配在如同「ETFs」這類低費用、被動型的投資商品,以及如同「私募基金」這般高費用、主動型的產品。貝萊德早已經擴充了其他的販售商品,其中包含450億美金的避險基金資產,這也讓貝萊德成為全球最大的避險基金管理人。

度過這次的金融危機後,讓貝萊德的「顧問部門」和「風險分析部門」贏得了大家的注意。貝萊德快速地評估、定價「抵押擔保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的能力,是它能過躲金融風暴的原因。六神無主的銀行和政府,包含聯準會、JP摩根大通、瑞銀集團和愛爾蘭銀行都來向貝萊德請益,希望能夠幫他們評估一些欠缺流動性的投資組合。今年八月,陷入四面楚歌的希臘政府,也雇用貝萊德來研究國內的商業銀行的貸款帳簿。對他們來說,聘雇貝萊德的合約,就像是請財金界的麥克喬丹來背書一樣。

還有其他的助力。越來越少的投資人願意信任評信公司的評等,因為他們都被困在(被降評等的)抵押擔保債券裡頭;所以,投資人希望有其他人能夠幫他們重新評估風險。對銀行的規範如巴賽爾第3字號(Basel III),和對保險公司的規範如償還能力第2字號(Solvency II [注6]),也都是用來迫使企業改革風險系統:其中很多的銀行和保險公司開始求助貝萊德救火隊(BlackRock Solutions),這是貝萊德公司裡面的一個諮詢單位,正開始使用自行設計的阿拉丁(Aladdin)平台,可以用電腦來運算投資組合的壓力程度。截至今年六月底為止,貝萊德所服務過的證券或衍伸性商品,總金額已經達到了10兆美元了。目前這個金額到今年底還會再增加1兆美金。

[注6] 巴賽爾第3字號與償還能力第2字號都屬於金融體制的規範。致力推行銀行和保險公司制度的透明化、提升個別的危機處理能力。


貝萊德崛起地很快。芬克先生過去是抵押擔保債券的先驅者之一,隨後,他就開始醉心於監控風險趨勢,起因(也是教訓)是來自於他1986年在瑞士信貸的投行部門時,短短的一季當中就損失了1億美金。1988年他幫助一家私募基金 ─ 黑石集團(Blackstone)成立了名叫貝萊德(BlackRock)的固定收益部門(fixed-income unit)。但是最後拆夥了,因為芬克和黑石集團其中之一的創辦人蘇世民(Steve Schwarzman)吵翻了,而兩人之間的仇恨到目前都還持續著。過去,芬克曾嘆息道:「這是一個令人感到心痛的分離。」現在,芬克卻說:「我一點也不為此懊悔,因為我現在比黑石還要強大。」

貝萊德資產倍翻,是來自於兩次的合併:兩年前合併BGI,與2006年直接購買買美林證券投資管理部門。美林的那項交易,為貝萊德帶來了一系列的股票基金。貝萊德與生俱來的併購能力,在資產管理界是少有的,因為大多的資產管理公司對於併購的態度不屑一顧,認為只要多完成幾次交易,很快地,就能讓公司達到併購後的規模。

事實上,貝萊德這麼龐大的規模可能造成一個問題。對金融機構的投資人來說,不願見到一個公司擴展的如此巨大。根據分析家指出:貝萊德自2010年以來,資金流出約1490億美金,其中大部分是拿來併購BGI所導致的花費,因為有一些退休基金認為他們將太多的錢放在BGI裡面了,想要抽離分散風險。雖然資金流出的態勢減緩,但是要維持貝萊德如此龐大帝國的有效運作,仍然是一件困難的工作。它最近成立了一個貝萊德研究院(BlackRock Institute),名字聽起來不知道裡頭賣什麼藥,但是實際上是個跨部門、跨地區、一起分享投資觀念的地方。

大到不能忽視它的存在

貝萊德的龐大,同時也震懾了法治單位對其監管的態度。有可能下個月美國政府會委任貝萊德成為一個「系統性地重要金融機構(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這個職責的詳細內容尚不清楚,但公司高層也不願追究內容。他們聲稱貝萊德的自有資金充足、不存在危險,也不是借來的,市場不用害怕。

另一個讓人關注的是,貝萊德是如何能夠在資產目前已經很龐大的條件下,再進行成長呢?有個好答案就是:進軍零售業市場。雖說貝萊德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但是一般人卻沒聽過他的名號。最近他開始雇用公關業界的大師,來幫它打開知名度,但公司還必須要低調行事,否則將冒著被投資客戶疏離的風險,而這些人可是占了貝萊德72%的資產。因為投資人只希望看著貝萊德幫他們預測和管理好資金,而不是想看公司將「貝萊德」三個字堂皇地貼在廣告招牌上。

當他為政府工作時是一個政府顧問,但它同時也是一個市場參與者,在這樣的情形下,是會傷害到貝萊德的名聲的。有些人不贊同貝萊德幫助聯準會(Fed)評定哪些是毒資產(toxic assets),隨後就以投資者的身分低價收購;也不贊同美國政府不透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就把諮詢的合約直接讓給貝萊德。引用自一個具爭議又不透明的國防承包商的說法:「這就是金融界的傭兵部隊(Blackwater of finance [注7])。」貝萊德很吃力地要將自己從「華爾街的吸血魷魚」的角色抽離,但是只要稍有不慎,將會危害到目前相對健康的形象。這對注重形象的退休基金客戶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注7] Blackwater是美國著名的傭軍部隊,美國在越戰、伊拉克戰爭都能看見他們的蹤影,就連美國許多州的警察都是雇用Blackwater來訓練,若說他們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傭兵之一也不為過。



然而貝萊德最艱難的任務可能是:資產經理人的表現。在六月底,貝萊德71%的主動性資產,在經理人的管理之下,以相關基準來看,表現優於去年同期與五年前的水準。但貝萊德過去還是有些不光彩的表現,好比在曼哈頓投資的大公寓,史代文森鎮,最後以賠錢收場。然而,即使最近爆發的金融風暴波動,是個拓展焦躁投資人業務的好時機,但這幾個波段最終還是讓貝萊德虧錢了。「如果你們為了股市下跌而擔憂,那你們就必須為貝萊德擔憂。」芬克接著說:「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資者,我們有比別人更大的β值(市場風險 ),這也是我們前所未有過的。」一個像貝萊德這樣大的公司,尚且不能創造自己的氣候,更何況其他的小公司呢?

[注8] 這是原自於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的公式:。其中變量β,是CAPM公式的斜率,其直覺的意義是:當β越大,代表投資組合與市場的連動越強,也意味市場風險越高。


藍詩圖盾
現正在美國就讀經濟學研究所,師從國際經濟學家Winston Chang。藍詩圖盾對於國際經濟和總體經濟有興趣,樂於翻譯有興趣的文章,分享給每一位朋友。
原文: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28241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