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捷運殺人事件的機率思考


2014年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為2014年5月21日下午16時21分至26分,於臺北捷運板南線從南港展覽館站開往永寧站、車廂編號2118與3118號的列車所發生的隨機殺人事件,嫌犯為21歲的大學生男子鄭捷。事件共造成4死24傷。


在事發之後,我們可以觀察到兩件事實:第一、捷運族少了近14萬人次。第二、捷運站裡頭開始出現許多巡邏的配槍警察,讓警力不足的問題也浮上檯面。然而如果我們以台北市捷運在去年10月7號,已累積運輸量的60億人次來看,我們大概預估在捷運站發生兇殺事件的機率可能是六十幾億分之一,於是我們內心裡可能有一個疑問,因為一個發生機率六十幾億分之一的事件,配置如此大量的警力巡邏,或者是因為這樣的事件,於是忍受交通的不便暫時先不搭捷運了,這樣值得嗎?

國內著名爭議翻譯名著:快思慢想,認為人類在判斷容易作出以下兩種決策加權。
  • 高估不可能事件的可能性
  • 人們在作決定時對不可能的事件過度加權
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在以色列拜訪時,當時有許多的公車爆炸恐怖攻擊事件,作者在行車在經過公車時,都會不自覺的加快速度經過,在理性上剛好被恐怖分子的公車炸彈炸到的機率其實非常低,比出車禍的機率還要低,但是恐懼則驅使我們行動,因為這種恐懼的情緒是可以被激發的,被引起的,甚至被放大的。在捷運站內的照片、影像,也讓人們對於在捷運站內發生兇殺案的機率評估過份的高估,媒體不斷報導兇手的家庭、偵訊時的應對、過多的版面也讓我們過度加權了事件發生的嚴重性,也可能忽略了,最近社會上可能發生更重要關乎民眾權益的事件。

反面意見

如何推估恐怖事件發生的機率,我認為才是理解事情重點的本質所在。精準預測第13章:你不知道的東西可能會傷害你。我們對於事物發生的機率推算,跟我們設定事物為什麼會發生?且用什麼形式發生息息相關。在珍珠港事件發生時,美國已經預設了日本最有可能攻擊的方式是從暗中破壞、內部攻擊。錯誤的預設,也容易將訊號看成是雜訊;雜訊看成是訊號。在雜訊與訊號的區分判定中,人們容易將不熟悉的事件,認為是不可能的事件;回到捷運殺人案,如果對於殺人案的發生動機成因,沒有實際上的了解,而僅是找理由、貼標籤,將事情歸納成暴力電玩打多了,我想對於事情的理解並未增加。

對於重大的事故,我們可以像是預測地震一般來預測恐怖事件,但這對我們幫助不大,如果我們用地震思考機率的方式來思考捷運殺人事件,可能只會得到在未來四十年內可能會發生規模更大的殺人事件此種結論、舉例:沙林毒氣事件

我認為捷運殺人事件值得重視的原因在於,鄭捷正式開啟了恐怖主義的mindset,在台灣之前的無差別殺人事件中,並無意識清醒的大量屠殺的案例在其中。我們了解到當一個人願意放棄生存可以享有的自由與美好時,彷彿可以獲得傷害多數他人性命的權利,那我們想問,為什麼一個生命的判斷會認為殺害他人比自己活者還有意義,或者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寧願自己一死,也想要把不認識的一群人拖下水呢?

正如同精準預測裡面對於攻擊的預測心得:
「如何人寧願不要死的話,你就可以合理推測行為。」
「但要是有人樂意赴死,或覺得那是種殊榮、或覺得這樣能達成目標,那它們的行為方式就會大不相同了」當我們了解鄭捷真正殺人的動機不管是家庭沒有溫暖、還是「找不到比殺人更有意義的事情」還是「要被第二次二一了,轉學考又沒考上」這些事情,平常我們就以一句失敗者就歸類帶過了,然而失敗者所回饋給社會的,又是我們無法承受的。

人們容易高估不可能事件的可能性,但也容易低估黑天鵝事件發生的機率,因為影響事物的多變因會互相影響著。當更多人感到絕望、當更多家庭的暴力、當更多社會上的潛暴力存在時,如此以暴制暴的行為就更容易發生。在前面對面著我們的,到底是一個更有希望的社會、還是一個更絕望的社會。在全民拼經濟的台灣,對於弱勢族群是更幸福的台灣、還是更被壓榨的台灣。

要去除恐怖主義的mindset,則需要讓希望的想法萌芽,為什麼人生中,有值得掛念陪伴的人;為什麼人生中,還有值得追求奮鬥的目標與理想,而這個理想,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的。

不要嘲笑你的朋友、親人是個魯蛇(loser - 失敗者),讓他們因為自己變得更好,當整體社會越來越正面,發生恐怖攻擊的機率可能就會降低。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