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數字不是唯一王道-投資中不能量化的關鍵獲利流程



最近身邊有一些朋友問起了關於投資公式化的問題。首先這篇只以投資的角度來分析,交易暫且不談。

大部分的有效率公式普遍存在於數學、物理或是化學等科學領域之中,而有效的公式至少具有下面兩項要素。

第一:能夠分析出標的物組成成分,並歸納出規律性。如果標的物的運行模式有一定的規律性,那麼我們就可以透過公式表現出來,規律性越高,就越能夠預測,公式就越有效率。

第二:能夠將組成成分予以量化。如果我們的標的物越能夠百分之百量化、單位化、數字化、那麼公式就能夠越準確。

以筆者最擅長的項目,投資上市企業股票來說,做多股票的過程如下:
發現好的企業,以低廉的價格買進,以昂貴的價格賣出,重複的執行。



由上面我們可以將投資概念轉化成公式如下:
成功的投資=企業評估+價值推算+交易執行

那麼,我們是否有可能將上面等式右方的三個項目量化呢?
企業評估的量化
評估企業的組成成分=評估財務+評估經營者+評估產業競爭力

財務的量化:

名稱可量化與否
三大財務報表可量化
各項財務比率可量化

經營者的量化:
名稱可量化與否
經營者績效可局部量化,KPI
經營者眼光無法量化
經營者誠信無法量化

產業競爭力的量化:
名稱可量化與否
品牌效應無法量化
企業護城河可局部量化
創新能力無法量化
破壞性創新的威脅無法量化

價值推算的量化
名稱可量化與否
估算未來營收可根據推測量化
計算內在價值可根據推測量化
擬定買賣價格可根據推測量化

交易執行的量化
名稱可量化與否
判讀市場多空循環週期可局部量化
技術分析可量化
堅定執行停損停利可量化


由上面的列表可見,在整個投資行為過程之中,需要評估的項目非常的多,其中很多項目是屬於無法量化的,或只是屬於虛構的量化,所以很難形成一個大眾追求的簡單公式,而且也無法展現很高的效率。

不過這個公式可以稱之為投資行為準則。在企業評估階段,無論可否量化,我們可以將每個項目給予0~10的分數,只有在最後整體分數到達某一個標準的時候才能成為投資的標的。

企業評估這個項目是投資者最需要下功夫的部分,也是筆者覺得絕大部分人所欠缺的。為什麼大家都欠缺這個能力呢?因為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建立專業,就算有了專業也沒有時間發掘機會;大部份投資人的投資只是副業,下班回家並沒有太多多餘的精力做研究,但是也因為這樣所以興起了追求簡單投資公式的念頭,形成了一個死胡同。

所以坊間就出現很多迎合大眾需求的半桶水投資公式。其實只要把可以量化的部分拿出來寫成書就可以了,交易以及看財報投資是最容易寫的一塊。可是財報能夠展現出來的數據都是過去式的;你如何確信良好的數據表現在將來能夠持續下去?這就要靠你對企業以及經營的評估了。一個成功的企業+經營層評估,重要性幾乎佔據了成功投資的八成。你若可以以合理的價格買到傑出的企業,幾乎不用費心於往後的價格計算與永無止境的"賺價差 "苦差事,此乃投資的最高境界。

若有足夠的專業度以及時間研究,才能夠建立足夠的信心長期持有。就好像送給一位無知的人一隻金雞母,他可能隔天就以一頭牛的價格賣掉了。

另外一項較少人提的是投資的作息也是屬於公式的一部分。你有每天固定看報紙嗎?有定期追蹤蒐集經濟數據嗎?有每天追蹤投資標的物的新聞嗎?有像公司經營層一樣注意市場的變化嗎?還是有空的時候喵一下股價的跳動罷了?

所以我們如果將上面的項目再歸納一次,可能會得出一個公式類似:

如果

大盤處於多頭或平盤格局 而且
企業評估分數大於等於8分 而且
股價等於或低於合理價格3成 而且
處於年線附近

執行買進

如果

企業失去競爭力 或
經營層出現變動 或
股價高於合理價格3成 或
跌破年線

執行賣出

上面的公式很簡化,而且基於每個人的個性作法,一定都要調整,但是大概就是如此。

企業經營,如果可以將不可量化的項目影響降到最低,越容易經營,就越能估算價值。真正傑出的投資者,是和經營層站在同一個高度的,除了數據之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能夠看得見的數據,大家都算出來了,大家都看見了,重點是你能夠辨別出別人看不見的價值嗎?

最後一點,捫心自問一下自己尋找投資致勝公式的動機為何?是出於沒有時間,或不想要花時間研究,想要簡單而且快速致富嗎?通常符合這樣需求的公式都是有很大的缺陷的。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