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參數的涵義



我們在文章中使用了許多次「過度參數化 ( overfitting ) 」這個詞彙,相同的議題在各處交易系統討論中也常被論及,因為在調整參數的過程中,交易者易於過度追求績效表現而導致設計邏輯錯誤。這篇文章中敝團隊提出有關參數方面一般較少被討論的解決方式,以及參數本身所具備的意義。

技術指標數值包含了一個以上的參數,以簡易的單參數指標為例 ( 例如均線 ),參數所代表的週期意義是「價格或價量的有效長度」。一千個交易日以前的收盤價格對當前市場走勢已經不具有參考價值 ( 關鍵價位型態的系統例外 ),因為時間長度已經超過市場上大部分交易者的持有週期,所以無需將之考慮進市場平均持有成本等因素。反之,一個交易日前的價格則有顯著的影響,尤其當盤中價格上漲超過或跌破前日最高、最低價時,往往被視為短期突破而引來瞬間的買賣力道。因此我們需要尋找的是一個適當的週期,這個數值需要與市場買賣趨勢的擺盪慣性有所關聯。

言至於此,分享一個我們用於評估台股加權指數與台指期參數的方式。台灣市場的可得的公開資料中存在一個很有趣的數值可以提供使用:「三大法人買賣週期」。許多投資人在每日盤後會留意三大法人買賣超金額以及期權未平倉量等變化,一來用於端視市場大型資金移動方向,再者用於主觀評估支撐、壓力或趨勢。雖說人們早已習慣於在 K 線圖中找尋各種趨勢,卻忘了留意其他具有明顯趨勢的數值來源。三大法人買賣超金額這股每日佔股市交易量約三分之一份額的資金額度存在明顯的轉換週期。

上述數值取得方式是源自於某種邏輯而衍生的,它讓週期不再只是一個程式計算後的數值,這便是我們所說的參數涵義。下方再提供其他思考面向:

由於交易者習慣取用長時間歷史資料回測指標,以提高可信度,但正因回測區間過長,著手調整參數數值時忽略考慮某些特殊時段的走勢發生原因。例如在明顯的上漲趨勢中,任何一種順勢指標都應該處於「買進」的狀態,卻因一項突發事件瞬間造成趨勢反轉。這種情況下在回測時可能因為突發的走勢過於劇烈,損益程度足以影響長期績效,在最佳化的過程中反而出現了不合理的績效高峰群值,這些數值套用後讓趨勢在該事件突發前就呈現「賣出」的狀態。這種「與趨勢無關的虧損」應該放手隨它發生,一旦在系統回測中將之消除甚至轉為獲利,整體的程式邏輯就有問題了,不易面對未來真實的 K 棒序列。( 逆勢指標亦然 )

同上,MDD ( Max Drawdown,最大損失 ) 這個備受程式交易者喜愛的名詞也務必特別留意,我們建議交易者檢討 MDD 發生的原因是來自於特殊事件或常態損失。若大型 MDD 或是超過可接受範圍的交易損失出現於特殊事件發生時,我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於指標設計時忽略它,因為未來並不會有完全相同的事件產生,嘗試在圖形中避開這些特例並不合理,反而讓交易策略抓住特殊事件的獲利,卻摒棄了常態市場中的應有效益。對於特殊事件可能造成資金的瞬間損傷,使用策略保險絲暫停交易或許是更合理的方式,唯有當 MDD 或大型損失發生於常態走勢中的時候 ( 例如常態性的盤整中出現過多交易失敗累積成大幅虧損 ),我們才應著手處理指標參數的校正。

呈上,有一種適於使用於回測純粹順勢或逆勢策略的資料篩選方式:將長時間的歷史資料攤開,先檢討用於指標設計的期間中有哪些突發事件屬於「不應被避開」的損失,直接將之從歷史資料中去除,接著把價格空窗期使用期貨連續月換月的價格平滑方式銜接,再根據這套修正過的歷史資料進行策略回測,能夠更清楚看出系統在常態市場中的績效與各類表現。

有一些交易上的必然損失,我們建議交易人豁達地接受,因為虧損本身就是交易的其中一個環節。在策略容納合理的虧損後仍然具有良好的獲利表現,才能在不可預測的未來中存活。


《 本文由 PROG 璞格交易團隊 提供 》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