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經濟學人料理】荒蕪的小島,虛無的民族主義



中日兩國應該要轉向務實,不要用爭吵來解決釣魚台問題




在中日極端民族主義分子你來我往地登入這座無人島的過程中,反日本的抗議已經蔓延整個中國,這股浪潮正令人感到擔憂。日本稱為尖閣列島(Senkakus),中國稱為釣魚台,這次的紛爭提醒我們一件事:那些貧瘠的無人島是如何讓亞洲兩大強權,讓好不容易建立好的中日關係付諸東流。此外,衝突持續升高的陰影下,可能將美國也拖下水。

歷史的包袱總是壓著東亞喘不過氣來,這也是為人知悉的問題根源。中國至始至終都沒有正式地統治過尖閣諸島;另外,對國家貪婪成性有點健忘的大多數日本人來說,過去日本帝國主義掌管尖閣諸島十之八九是有憑有據的。然而,這座無人島的歷史是模糊不清的。尖閣諸島在歷史上悄然地被記載成為中國的領土,是遠早於被琉球王國的記錄,琉球王國於於1870年代被日本佔領然後被重新命名為「沖繩(Okinawa)」。中國皇帝反對日本將尖閣諸島併入沖繩,但是1895年日本單方面地採取行動。日本1945年戰敗後,美國接管沖繩的治理權,同時包含尖閣群島。1951年日本與美國簽立和平協定,美國同意於1972年歸還沖繩,但是尖閣諸島的主權卻沒交代清楚(台灣也聲稱對該島主權)。美國認為這個紛爭應該交由當事者有善地解決。

《一分鐘譯者摘要》
國際社會的公平正義,取決於實力大小。小布希領導的美國政府,即使沒有獲得聯合國的授權,依然於2003年初對伊拉克進行攻擊。各國領袖除了指責美國構成了「戰爭犯罪」外,不能也無法阻止世界警察執行「正義」。顯然地,國際社會是肉弱強食的叢林,各國新任總統的加冕,莫不以美國總統的賀電為榮,沒得到山大王的認證,似乎名不正、言不順。

尖閣諸島的紛爭,我想對於中日兩國的政府高層都是個燙手山芋。中國面臨權力接班、經濟成長趨緩、通膨嚴重…等更多重要的議題,釣魚台應該不是中南海重視的問題,只不過還是要演演戲給人民看。這次中國民眾的紛爭,應該也算是中南海的「舒壓手段」。

同樣地,日本內閣政府的軟弱由來已久,對野田首相來說,嘴巴上喊喊對尖閣諸島的主權,固然可以小部分地提升聲勢,但是與中國直接起衝突的代價太大,所以還是會演演戲給日本人看,等到鋒頭一過,屆時應該也會不了了之。

《經濟學人》有幾個建議:
(1) 希望日本正式地面對歷史,應該誠實地將過去二次大戰占領亞洲的清略行為,清楚地寫在教科書上。
(2) 中國(在教課書的撰寫上也不誠實)不應該每次都將「仇日」當作民族宣洩怒氣的工具。
(3) 美國老大哥過去有實力能夠主導太平洋小島的勢力分配,今日是否也該做點事,壓壓中日兩國好戰份子的氣燄。
(4) 最後,很諷刺地,剛好釣魚台(尖閣諸島)與獨島(竹島)之間海域的魚類被過度捕食,可以用保育的概念將這些受紛爭的地區,改成「環境保護區」。一來可以恢復自然生態;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各方領導人擺脫極端民族主義者的威脅、暫時地鬆一口氣。

三十年前,這個紛爭看起來似乎有解。中國現代化的總建築師鄧小平意識到這問題的嚴重性。當鄧小平在1978年與日本簽下友好的和平協定,中日兩國同意將尖閣群島的議題擱置。老鄧說:「我們這一代,沒有足夠的智慧用相同的語言來解決這個問題;下一代的人將能有足夠的智慧來解決。」他的希望已經破滅了。

中國的海上軍力正在崛起,在各方面來看,不僅挑戰日本控制尖閣諸島的力量(同時也挑起其他與中國在海上有爭議的國家之疑慮)。海洋法已經演進到領土周圍的經濟海域,專屬於該領土主權者,因此,所有的小島嶼都變得更有價值。最近的爭議,始於右派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宣佈,東京都政府將透過向負債累累的私人擁有者購買尖閣諸島,這是宣稱日本擁有該島主權的好方法。為了不要讓人覺得軟弱,日本首相野田佳彥(Yoshihiko Noda)駁斥道,日本中央政府將代替東京都政府購買尖閣諸島。

自然的解決之道

我們能夠做什麼呢?中日雙方都不願意傷害過去建立的好關係,更不用說走向尖閣諸島戰爭一途。但事實上,這一項渺茫的危險衝突,應該能推促著雙方的政府去做兩件事情。遠程的任務是,去除掉雙邊政府裡激進民族主義者的毒牙。以日本而言,日本必須要誠實地在教課書上告訴學齡孩童「過去日本長輩們的所作所為」。對中國來說(教科書的編輯者也是不誠實),必須要丟棄「凡是都利用仇日」作為宣洩人民怒氣的手段,尤其是現代日本已經致力於成為亞洲地區和平與繁榮的力量。不過當務之急,必須想辦法降低不樂見的衝突爆發機會,特別是海上充滿敵對的船艦這回事。

至少,中日兩國政府不僅需要「熱線(hot line) [注1]」,也必須請總是屬於被動接電話的中國給予堅定承諾。「熱線」這個解決海上紛爭的機制,早就於去年安置完畢,但顯然是經不起考驗。理想的狀態是,雙方應該要明確地說明武力不是個解決問題的選項。中國不應該派遣官方的軍艦進入日本海域,但這事情仍時常發生;同時也必須更有魄力地壓制炫耀武力的好戰份子,如那位建議在尖閣諸島進行轟炸演習的將軍。回到2008年,中日兩國同意在東海共同開發受爭議的天然氣油田,但是中國卻在2010年破壞了合作的局面,當時中國魚船在尖閣諸島附近,衝撞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船艦。

[注1]在美蘇冷戰期間,雙方常常必須透過媒體或是書信來猜測對方的意圖,很可能在晦暗不明的溝通過程中造成嚴重的誤解。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古巴危機」,美方光是猜測赫魯雪夫的意圖就花了十幾個小時,差點引爆核子大戰。美蘇雙方為了避免因誤會而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決定在克里姆林宮與白宮的總統辦公室設立「熱線」,方便雙方領導人直接溝通,降低因溝通不良而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對尖閣諸島本身來說,如果日本首相野田能夠在購買尖閣諸島時,附加一條不允許任何人登陸的但書,將會使該項提議更有價值。如果美國能夠明瞭,自己過去在掃除尖閣諸島主權競爭中所扮演的角色,將能更順利地平息民族主義者的力量。《經濟學人》自身的建議是,讓當事國政府同意將尖閣諸島與其經濟海域(同時將日韓相爭的獨島也納入),轉為具有前瞻意義的海洋保護區。此舉一方面能夠阻止人類的戰爭,也能保護當地的物種。「幸好」過去幾十年來在該海域過度濫捕魚類,導致太少的魚類流經該區,讓我們有此藉口為小島爭議緩頰。

釣魚台(尖閣諸島)的紛爭,讓中日雙方領導人在台面上演演戲,私底下還是要想辦法和平相處。

藍詩圖盾
對於國際經濟和總體經濟有興趣,樂於翻譯有興趣的文章,分享給每一位朋友。

原文連結: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60882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