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資產破億的人越多,這不是代表社會更進步,而是財富差距變大而已

週末晚上跟好友Tony一起在東區日式居酒屋小酌,
吃著美味松阪豬、蔥花雞腿串享受著愉快的夜晚。

Tony一直是個很內斂的人,
認識四年多來,總看著他在商場上衝殺,
他也是目前我看過不滿30歲卻最會賺錢的朋友。
(不是富二代,沒有富爸爸給他企業當貴公子)

打從大學時期,也曾在餐廳當作外場人員,
跟每個人都練就了一身嘻嘻哈哈的好本事,
也到處當家教存一些本錢,
出社會後靠股票投資與期貨操作賺到了不少。

最近又跟幾個好朋友打算開一家餐廳,
正在進行裝潢整修,鍋碗瓢盆什麼都自己去採買,
買的不亦樂乎,相當投入工作。


對Tony來說,
出社會後並沒有作過任何一份「穩定的工作」,
但是他與人生財的觀念,讓他的朋友越來越多,
而且願意跟他一起作些小生意。

一邊喝著生啤酒,
我祝福他12月即將誕生的第二個小寶寶,
「看來是射手座,應該會很活潑喔!哈哈」

Tony爽朗的笑著說:「射手座好啊!我喜歡,哈。」

我問:「之後餐廳開張後,你又要更忙碌了,
這樣會不會沒時間陪小孩啊?」

Tony吃著一口北海道嫩甘貝說:
「還好啦!現在我們當爸爸的不拼,
以後下一代只會更辛苦,
現在拼一拼,至少有機會讓孩子當富二代。」

每次Tony跟我聊天的時候,
總會有些答案讓我會心的一笑,
從一開始的台股,到現在把資金分配到海外股市與房市,
他不像是一位75年次的年輕人,
身材也不像年輕人,因為越來越圓了...

我們一邊喝酒一邊看著東區人來人往的潮男潮女,
繼續聊著未來的夢想與家庭。

收入不多、開銷不少

還記得之前財經雜誌的調查發現,
有高達近七成的人認為30歲時應該擁有百萬存款,
30世代達成存款百萬目標的卻不到20%

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不小的落差,
原因出在哪?
在於現在台灣面臨的困境,
年輕人收入不多、開銷不少,
這狀況讓這代年輕人面對百萬存款,便覺得遙不可及。

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之前在企業薪資大數據分析報告中,
統計2014年484萬5千多人,
其中薪資所得在年薪55萬元以下約占65%;
近2成薪資在年薪25萬元以下。
25歲以下低年齡層有51%年薪在25萬元以下。
或許有些人看到這些報導,要準備開罵或抱怨了,
但一直以來我所認識的Tony,
只要聊到這類新聞議題,
他只會笑著說:
「現在很多東西都科技取代人力,
普通人才就不值錢了,
要不然就得往國外跑,
如果覺得你夠強,你就去大陸挑戰看看啊!
反正飛過去也才幾小時而已..」

他始終相信弱肉強食是這個社會的本質。

而現代人跟以前相比,開銷與誘惑多了不少,
動輒2~3萬的智慧型手機,引起排隊熱潮,
新的i Phone6s還比以前調高了售價,
似乎也沒有因此澆熄了大眾的熱度。

而雙B與保時捷、藍寶堅尼等進口車,
在台北街頭已處處可見,
想起十年前如果在路上看到這種跑車,
還算是很稀奇的事情,
這些年的變化實在讓人驚嘆!

資料來源:www.U-car.com.tw

低利率環境象徵資金太多,投資機會太少

眾所矚目的央行利率決議,
除了美國按兵不動外,
台灣央行竟然在9月底宣布降息半碼,
現在銀行定存一年期只剩下1.28%,
雖然跟降息前相比也沒差多少,
但未來是否再繼續降息?
目前似乎讓大家很驚恐明年的景氣。
當定存利率低於1%的時候,
市場資金又會怎麼流動呢?

曾經遇過一個年輕朋友這樣跟我說:
「如果什麼事政府都能幫我們準備好,那就太好了。」

必須很殘酷的說,政府很難把每個人都照顧好好的,
因為人的慾望無窮。

你要方便的生活,別人也要;
你想吃好吃的美食,別人也想;
你愛住大空間的房子,誰想住超小空間?

讓我想起經濟學的一句話:
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欲望是無窮。

去年台灣私有財產破百萬美元的戶數,
在全球排名第8,
台灣2014年百萬美元(約台幣3200萬)家庭有32.5萬戶
成長4.8%,一年比一年持續增加當中。

或許讀者會以為這只是房地產上漲導致的結果,
很不幸告訴大家這個殘酷現實,這份報告不計算房地產...

BCG這份報告只計算現金、存款、股票、基金。
「並不包含房地產、奢侈品、和公司企業」這類資產。

如果現金、存款類的流動資金可以有百萬美元的人,
可想而知,如果計入「不動產或公司企業」,
資產破億應該算是十分正常。

當台灣擁有破億資產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
你就要為你想追逐的資源與商品付出更大代價,
要不然就是退一步減低你的慾望。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同感,
可以分享給更多朋友,謝謝你們支持畢德歐夫專欄。
這是個激烈變動的世代,也是個生活非常便利的美好年代,你可以輕易的找到電影院、吃異國料理,同時辦一支iPhone6s,又可以搭捷運到大醫院享受便宜的醫療資源,但別忘記,這一切都是別人為你提供勞務,這當然得付出相對應的金錢。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M型社會的得利者之一~麥當勞VS標榜健康的Chipotle
電信三雄定存股,台灣美國比一比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在你認識財富之前,可以先試著學會認識自己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