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台股權值二哥,鴻海閃電宣布減資20%!而美股市場的股票分割與股票合併你聽過嗎?進入美股市場前,這兩種催化劑你不能不知


上週五晚上,吃飯時間一滑開手機畫面,
看到了好幾個朋友在詢問或討論一個大新聞,
是的,在5/11週五晚上七點半,
台股的第二大權值股--鴻海,
宣布要進行有史以來第一次的減資
幅度為20%。

也就是說你原本有1000股的鴻海,
未來經過減資後會變成800股,每股退還給股東2元,
也就是一張會退還2000元台幣給股東。

而股價也會在減資基準日過後,
股價當天開盤會直接跳高到等值的位置。

舉例來說:
如果股價減資前一天為100,
那隔天就會變成125(假設平盤不變的話)。
所以你股數打了8折,其實總價值是不變的。
當然,這也只是頭一天,
往後股價如何變動,沒人會知道..

同是操作股票的好戰友小張說:
「我是不知道台股怎麼樣啦!
不過以前看了這麼多的股票,
只要是股票合併的,後來都不怎麼好。」

我笑著說:「減資比較像是美股的股票合併
不過我比較喜歡的是另一種《股票分割》,
這在台灣比較像是除權,有點像又不太像。
倒是台股有一家減資再減資的公司很猛,
現在股價狂飆到連Bloomberg都報導!
這算是台灣之光的一種吧。」
國巨去年以來908%漲幅全球第一,彭博新聞

讓我們先來搞懂美股當中所謂的「股票分割」與「股票合併」

股票分割與股票合併是什麼?

在美股市場中,當公司股價漲的太高的時候,
(所謂太高並沒有一定的標準)
公司通常會把一股股票分割為兩股股票,
有時候甚至分割成五股、七股、十股都有可能,
這樣股票的總數變多了,而股價也會對應的降低。
例如麥當勞(股票代號:MCD)宣布一股分為二股,
那股東只要過了基準日那天,
隔天你的股數就會直接乘以2,
而麥當勞的股價也會直接除以2。
所以總價值是不變的。
(當然,之後幾天怎麼走就不一定囉!)

通常會執行股票分割,代表這家公司未來獲利狀況很好。
在行情好的情況下,股價在股票分割當天幾乎就會先上漲。
這點很像是台股10幾年前常發生的「填權行情」
也就是除權除息後的當天就大漲。

讓我們看看知名的蘋果(股票代號:AAPL),
在2014年4月25日,新聞稿宣布之後股票要進行一分為七,
當時還有分析師認為「很不尋常」。

現在看來,股東簡直賺翻,
因為股價又繼續創下還原後歷史新高



上圖為蘋果月線圖(可點圖放大)

蘋果(股票代號:AAPL)當年分割後股票於6月9日開始交易。
從月線圖來看,只要有參與這次股票分割的投資人,
沒有套牢半個人,因為之後即便有回檔,
股價都還是在獲利的狀態。

再來看看另一個案例--星巴克(股票代號:SBUX)


上圖為星巴克月線圖(可點圖放大)

從技術線圖來看,星巴克的股東參與了股票分割,
雖然賺的不比蘋果股東多,不過也是正向的報酬。
將股價還原後,星巴克股價為114.5。

再看一個經典案例--Google(股票代號:GOOGL)

Google在2014年4月進行了一換二的股票分割


上圖為Alphabetm(Google母公司)月線圖--可點圖放大

從歷史線圖可以看出來,股價若是還原回去,
目前應該是每一股2200元的高價,相當驚人。

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自行上網搜尋,
股票分割的新聞不算少,
而另一個相反的詞則是--股票合併。

這種股票合併也稱為反向分割(Reverse Split)作用在於提高股票的價錢,
反向分割後持有股票數量變少了,股票總價值並不會改變
(是不是跟台灣的減資很像!)

不過在美股市場如果是執行「股票合併」的公司,
只有一種可能---股價太低了
股價若是低到一個程度,
對公司經營者來說,是一種恥辱,
況且在華爾街各大投資機構,
通常會有一條規範,
「禁止買入股價低於某個數字的公司」

這些大型機構,不管是共同基金、避險基金..等。
可能把5元或10元當作是他們的公司規範。

經理人不能買入的同時,
你是公司經營者,會不會感到很不自在呢?
畢竟,誰不喜歡自己的公司股價高一些?

最有名的案例是金融海嘯後,
滿目瘡痍的花旗銀行(股票代號:C)進行了股票10換1
也就是你原本有1000股會變成100股。
持股大幅減低。(這點跟台灣的減資相當類似)


上圖為花旗月線圖(可點圖放大)

從價格走勢來看,可以發現花旗(股票代號:C)已經大不如前,
當時股票被合併的股東,即使這幾年看似股價有上漲,
其實也沒有回到相對高點。
不,是連歷史高點的一半都不到。

為什麼要進行股票分割的動作?

或許讀者看到這邊會疑惑,
股票分割的原理是什麼?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舉動?

直接說的淺白些:
「股價如果降低可以讓更多參與者進入,
一家原本就獲利不錯的公司,可以讓股價漲更多。」

相反的,股票合併的公司則是:
「讓股價不要低的太難看。」

科羅拉多大學商學院主任David Ikenberry於2002年進行的研究顯示,
在1990年代宣布股票分割的企業,在其後一年的股價表現,
會勝出同儕股票9%。

過往畢德歐夫的經驗也是這樣認為,
只要是營運良好的公司,股價走在多頭架構上,
幾乎都能夠讓股東賺到更多的錢。

而另一家知名的公司:波克夏海瑟威(股票代號:BRK.A或BRK.B)
巴菲特則是刻意讓股價維持在極高
目的有二:
第一、想要短線交易或中線交易的投機份子,
無法有良好的流動量,自然不會來擾亂。

第二、從不配息,也不進行股票分割,
就是原汁原味,他專心為全體股東賺錢。
倘若你想要買進,一定是買入至少放好幾年。

上圖為BRK.A

只不過後來還是順應市場的要求,
推出了沒投票權的B股。
股價比較低,但同樣是他操盤。
(B股為A股的1500分之一)

而台股市場中的鴻海,
這次的減資,市場應該以中性看待。
雖然最近有知名大飆股--國巨,
在多年前就進行了減資,再減資。
讓股本縮小為35億。

但也有許多案例,都是減資後由大股東再增資,
說白點,公司未來股價上去了,
你也不一定嘗的到甜頭。

對於鴻海的幾個觀察如下,
我認為今年打算配發的現金股利縮水,
只剩下2元現金股利,相較於去年度的EPS8.01元,
配發率大幅降低,僅剩下24.97%,
遠低於前一年度的52.33%。

這代表這家公司賺的到錢,但是小股東分不太到。
這對長期投資並不是好事。

另外,各位讀者不妨看看去年Q4的財報,
利潤幾乎都是業外出售夏普的特別股而來。

本業已經到極限的情況下,
經營者只能用財務操作來讓公司更為出色。

想要繼續擴大代工王國,
專注本業的作法,已經很難突破瓶頸。
也因此從財務面去著手。

對於減資這事情,台股的投資人還是理性點好

希望本週的專欄,你們都喜歡,
也歡迎分享給更多的朋友閱讀,
畢德歐夫美股專欄謝謝大家的支持。

幫助更多的朋友了解美股資訊,也認識金融市場的不同面向。
美股的股票分割算是正向的,反之則是負向。當然過去的經驗不代表未來,不過仔細思考公司的政策執行,大概就是知道是怎麼回事。而鴻海的減資,未來應該還有好戲可看。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