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又一家百年老店宣布破產--赫茲租車Hertz,肺炎疫情的爆發是壓垮財務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價值投資到底發生什麼事?傳統的老牌公司已經低價了難道還是不如漲不停的科技類股嗎?

前一週除了第一個交易日美股行情略有大行情之外,
之後四個交易日屬於較為平緩的走勢,
美股道瓊指數五個交易日共上漲780點,漲幅約3.29%,SPY漲幅為3.20%。

不過在週五晚上,又傳來一家公司宣布破產--
那就是赫茲租車The Hertz Corporation(代號:HTZ)。


這陣子因為疫情大流行已經宣告破產的有JCPenney(代號:JCP)、
Neiman Marcus和J.Crew等零售商,
以及能源公司如Whiting Petroleum和Diamond Offshore Drilling。

赫茲租車(代號:HTZ),是美國一家經營汽車租賃的大型跨國集團,
該公司約有8500個營業據點遍布全球146個國家。
自1918年以來從出租12輛福特T型車起家,
經歷了著名的經濟大蕭條與二次世界大戰,
而且幾次的油價衝擊,都有倖存下來的租車公司,
這次在新冠病毒流行之前,其實就已經露出敗象,
而病毒疫情是最後一根稻草,讓這家百年公司在美國時間週五晚上申請破產。


CNN報導疫情讓全球旅遊業幾乎停滯,連帶衝擊汽車租賃業,
台灣讀者可能難以想像,疫情讓航空業不好這可以想像的到,
但汽車租賃業也被波及相當嚴重,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Hertz(代號:HTZ)收入約三分之二來自機場出租車業務
現在航空旅行急劇下降,收入當然瞬間蒸發。
另外一點則是在非機場業務中,
有一部份的收入是來自於「發生事故後需要用車的人」
修理汽車總要一段時間,而這些人當然要出租汽車。
畢竟全美國絕對不像台灣交通這麼便利,
以雙北來說,沒有汽車並不會造成移動的重大問題,
但美國會,沒有汽車就好像沒有腳一樣,
根本寸步難行,這就是國情不同、地理環境不同所導致。

但疫情發生後,突然增加了這麼多人失業與在家工作者(科技業居多),
汽車故障或發生車禍的機率自然都大幅下降,
沒開車就不會發生車禍,這道理顯而易見。
股價走勢也在2/26跌破年線後,一路不回頭,
週五收盤2.84元。

上圖為HTZ日線圖(可點圖放大)

過去十年是價值投資者最難過的一段時間

Hertz(代號:HTZ)的問題與整個租車業務停頓,
對全球汽車製造商也是壞消息,因為租車公司一向是新車購買的大戶!
相當於美國總體新車購買量10%。

Hertz去年公佈的年收入為98億美元與敵手Avis(代號:CAR)差不多。
但Hertz的問題在疫情之前就存在,包括共享汽車模式與Avis等競爭對手的夾擊,
光是今年前三個月就虧損3.56億美元。
所以疫情絕對是壓垮財務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對手Avis(代號:CAR)這波雖然也是不佳,但目前有機會因為對手的破產,產生轉機。

上圖為CAR日線圖(可點圖放大)


從上圖可看出CAR每股獲利與本益比都很不錯,但這是過去資訊,投資要看的是未來。

過去十年價值投資者的惡夢連連,科技股每一檔看似很貴,
但偏偏就是上漲不停歇,投資歷史悠久的老公司,
卻一家家都表現不怎樣,要不然就是漲幅不出色,
這些狀況到了2020年的第一季,
發生了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後,還是依舊不變,
科技股反而下跌很少,又或者說「一下子就漲回起跌點」。
巴菲特的波克夏(代號:BRKB)也績效不佳,這樣的情況讓人不解!

過去長達十年的美股多頭由大型科技業領軍,
但這些科技業擾亂了傳統產業,摧毀了其他產業的護城河。
巴菲特提倡而讓人朗朗上口的護城河概念,
指的是一家公司對新進者及對手有競爭優勢,
保護公司的市占率及獲利能力。


問題是很多科技業巨頭的能力足以摧毀到其他的傳統公司,
那怎麼辦?繼續期待這些下跌不停的公司回歸過去的歷史平均嗎?
苦苦抱著嗎?

科技擾亂產業的方式,極可能永遠摧毀特定產業的「護城河」,
這非常重要,值得傳統的價值投資者思考。

對於年線下的股票盡量不碰的原因,
源自於我們對於金融市場的謙遜,我們覺得自己無知,
所以股價不斷走跌的過程中,即便有什麼好消息,
我也會認為「肯定有什麼事是我還不知道的」。

但價值投資學派的主軸則是「我覺得是別人誤殺,我看出了該股票的價值。」
人棄我取,人買我賣。
這當然不能說誰對誰錯,
來市場作投資作交易,絕對不是在比誰對誰錯,
很多時候錯誤的做法反而還能賺到錢,
正確的做法短時間內還會虧損連連,這些事情屢見不鮮。

什麼時候價值投資人可以出一口氣,
看著科技股往下大跌,不要再一支獨秀,短期來看,實屬困難。

或許有人會說,赫茲租車(代號:HTZ)早就不好了,
這才不會是價值投資者會看上的公司,
問題來了,那是因為「現在」所以看出來了,
但過去這幾年,股價從2014年8月的158元一路腰斬過程,
基本面與財報數字絕對是延後反映,
而且很多初學價值投資的人,很容易錯誤引用一句話:
「當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當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試想想看,當一家百年老店,公司獲利目前看起來暫時衰退,
股價從高點往下修正30%,或者40%,
是不是看起來很吸引人,彷彿不趕快買多一點,
就會錯過財務自由?

但很遺憾的是,很多公司股價反而比科技股還要不划算,
看似比較低價,但對於失去競爭力的公司而言那就是高價...


相對於科技巨頭的主宰能力,未來會不會有更多老牌的公司破產,
非常值得觀察,
我們在一個美好而殘忍的年代,贏者幾乎全拿,
低利率甚至零利率,讓原本就已經很龐大的公司,
更能夠去跟銀行借貸,拿到更低廉的資金,
然後擴充戰力,讓對手還沒站穩腳步,就已經倒下。


臉書(代號:FB)、蘋果(代號:AAPL)、亞馬遜(代號:AMZN)、
微軟(代號:MSFT)、谷歌(代號:GOOG),
相信會在未來幾年繼續深深影響你我的生活。

另外本週美國因為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應該會累積超過10萬人,
新增確診人數有變慢了,這應該是比較好的消息。


喜歡畢德歐夫專欄文章,
歡迎分享給朋友閱讀,持續提供各項美股與市場資訊,
希望能夠幫到更多朋友,謝謝你們支持!
很多非科技股的股價看似比較便宜,但其實把未來一年的展望算進去,非常昂貴;相反的很多科技股的股價好像很貴,但如果把未來一到三年的宰制力算進去的話,價格也許還有上漲空間。這兩者要怎麼區分,就需要投資人的智慧去拚斷了。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