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美國第五大食品公司誕生--巴菲特的豪邁併購

上週三(3/25)美國又發生了大型的併購案,
在全球資金充裕的情況下,
許多賺錢的資本家與企業紛紛找尋能夠創造穩定現金流的企業。

這些金雞母才能不斷的繼續生蛋下去。
而巴菲特這次再度與3G資本合作,
亨氏食品Heinz和卡夫食品Kraft宣布合開
全球第五大的食品公司-The Kraft Heinz

巴菲特的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將成為新公司的最大股東,
此次交易後將手握25%左右的股權。
這次的併購內容包含了:
卡夫股東將獲得新公司49%股權、
加上每股16.5美元的特別現金股利,

3G資本和波克夏也將投資100億美元,以支付發放特別股利。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樁交易的金額可能超過400億美元,
相當於新台幣1兆2千億元以上。

這次的併購交易是否成為他的另一場傳奇還不知道,
而食品業的排名一向競爭,
前十大公司每年都會有所變動



被併購的卡夫食品(股票代號:KRFT)

併購故事主角

亨氏食品是全球知名的品牌,
在2013年被波克夏(股票代號:BRK.B)和3G資本聯手併購。
主要產品為調味品、嬰兒食品等等,
大家想必對亨氏番茄醬不陌生,
因為它和麥當勞已合作了40年之久
各位讀者一定不陌生...

而3G資本(3G Capita)為巴西的私募股權基金,
2010花38億美元收購漢堡王(股票代號:BKW);
2013年又和波克夏一同砸了280億美元收購亨氏,
為食品業史上最大的併購案。
這次又一同聯手花100億美元併購卡夫食品,
巴菲特也曾在去年協助3G資本併購甜甜圈連鎖店Tim Hortons,
可說是他近年來在食品業版圖共同打拼的好戰友。

另外,卡夫食品則是一家有百年歷史的食品製造商,
主要生產糖果、咖啡、通心麵等食品,
其品牌奧利奧Oreo、麗滋Ritz、
麥斯威爾Maxwell House等都是在台灣也相當常見的品牌。

這邊特別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在台灣,大眾對於Oreo印象可能就是停留在經典的牛奶夾心原味,
但在國外從香草到香蕉船、西瓜到南瓜,光口味就推出超過50種!

還推出了布丁、布朗尼、杯子蛋糕、吉拿棒、Oreo派等商品,
甚至也會因季節限定或活動限定,
推出大小、印在上面的圖案、餅乾形狀都不同的餅乾,
身為美國最暢銷的餅乾果然當之無愧!


但是有了商品概念還不夠,
讓我們看看損益表吧!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毛利
(Operating Revenue-Cost of Revenue=Gross Operating Profit)
‧營業成本是指在製造過程中所生的費用,包括:人事、材料、運作支出等
◎營業毛利-營運成本=營業利益
(Gross Operating Profit-Operating Expenses=Operating Income)

我們可以發現卡夫食品營業收入雖只有略幅下降,
營業成本和營運成本居高不下
尤其在行銷廣告這塊的營運成本很高,
導致去年2014年的營業利益來到了近5年新低!

由近三年的現金流量表來看,
透過營業活動得來的現金越來越少,
而投資和理財方面的現金流量卻也越來越高,
導致去年的淨現金流量都轉成負的了。
一家好的公司在淨現金流量應當保持正數,
甚至要有正的成長率才是健康成長的公司,
卡夫企業本業雖持續獲利,
不夠充足的現金在手卻也是一大隱憂。

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
由資產負債表來看巴菲特很重視的流動性資產這塊:
幸好在這流動性資產這塊還非常穩健,
也未揭漏有什麼項目要大量支出現金,
合理判斷短中期是沒有變現困難的。

從財務報表來看可以知道,
卡夫食品是個大規模、有獲利能力的食品公司,
但商品成本(尤其乳製品)、廣告費和營銷費用的提高
難以帶來銷售的成長,
至少從去年的數值來看,是稍微走下坡的公司。
這種大規模、持續營利的傳統產業一向是巴菲特的最愛,
在這個時間點出手,
莫非又是一次精彩的逢低承接?

巴菲特與卡夫食品的淵源

2010年卡夫食品為了要收購英國糖果公司吉百列,
為了籌出收購金,
不但先出售自家的冷凍披薩業務給競爭對手雀巢,
還要發行3.7億美元的新股來融資籌錢,
這樣減低股東權益的行為,
讓當時的大股東巴菲特非常不開心,
既然巴菲特對卡夫食品的投資中意
(但對經營層的一些決策不甚滿意),
又加上對3G資本和亨氏的經營有信心的話,
如今的併購就是想進一步掌握卡夫食品並改善管理階級,
在與亨氏合併後又能有助於整合品牌、得到更多國際銷售平台,
相信在調整產品結構下,
可以達到降低供應鏈成本與營銷成本的目的,
這就是巴菲特打的如意算盤吧!

下一個併購案會是誰

說到巴菲特對食品業的投資,
大家一定能想到喜思糖果、可口可樂這兩大案例,
喜思糖果在當年巴菲特用2500萬美元買下後,
也是業務擴展不順、銷量受季節性影響而獲利不穩,
(在炎熱的時節和地區,糖果零售業很蕭條)
在巴菲特收購管理喜思後,
這40年的期間淨利潤至少成長15倍以上
更帶來許多無形的商業價值
(巴菲特曾說:沒有買下喜思,就不會買下可口可樂,
感謝喜思為我們帶來120億美元的財富)

現在的投資環境雖然和40年前相差甚遠,
除非巴菲特還能再活個40年,
否則再把卡夫食品帶到像喜思糖果那樣的成長速度
我們看來是很有難度的。
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傳奇目前還看不出,
至少我們可知,
近年來先是亨氏食品再來是卡夫食品,
可見巴菲特對於食品事業的熱衷....

或許很快又會有大動作收購動作也說不定。
大家趕快研究一下,下一次賺到35%的可能就是你!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的話,
可以分享給更多朋友閱讀!
有你們的鼓勵,我們才能不斷往前進。
謝謝大家。
巴菲特近年來利用現金充沛的優勢,積極擴張他的食品帝國,下一個看中的併購標的又會是誰呢?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債券、股市、利率,今年投資不能不注意的三大風險
瑞郎風暴讓華爾街上演悲慘世界--破產人數持續增加
2015年一位美股專職操作者的產業布局與規劃
快速入門美股工具,克服四項跨不出台股的錯誤心態
到底印夠了沒?美國才剛要收,現在輪歐洲開始印?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