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奢侈品當道的投資思維--買不起Tiffany又如何?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曾經說過:
「你不要再以為,只要咬一咬牙,好日子就會回來,
你已從中產階級淪落到下流社會而不自知」。
如今M型社會已不再是個理論,
而是許多國家都發生、越演越烈的事實...

不管是美國、歐洲、亞洲新富人的崛起,
更強化了當年提出的這個理論,
原本以為人人均富的理想世界,
竟然是遙不可及的夢...


富人之間的合作、消息互通,
讓賺錢變得越來越快。
當自己累積財富的速度在中下段,
但還維持著原本的消費水準,
這就像人和汽車賽跑一樣,只會越輸越多。
在沒有採取突破性作為的情況下,
很容易就會滑到M型左半邊。

買房用現金、買車如買菜

危機往往也潛在著商機,
M型經濟讓高所得精緻消費業直接受惠,
例如:珠寶精品業、高階手機與消費型電子、高級進口車等產業,
這些物品也不一定是大額消費,
但相對同類商品、服務的價格往往高上好幾倍,
這些東西就是所謂的『奢侈品』。

以台灣的車市為例
2014年的總掛牌數已來到9年新高
其中高級車佔總體的15%,
代表每賣出100輛車就有15台是高級車。

奢侈品,其實就是企業品牌內涵發展成功的產物,
唯有在業界取得最高等級,
其知名度才會讓人一聽就想:「哇,這不是XXX嗎?」
品質當然不在話下...
但畢德歐夫相信更多的人不是因為實用才買,
而是人們對其奢華的外表顯而易見,
才會給用的人帶來榮耀、給看到的人感到炫耀。

當代奢侈品的代表-蒂芙尼Tiffany & Co(代號:TIF)


Tiffany是美國知名的珠寶和銀飾公司,
該公司著名的顏色商標Tiffany藍也廣為人知,
被廣泛用於它的產品、禮盒和袋子上,
就連奧黛莉‧赫本也曾主演電影「第凡內早餐」,
在將近180年的財富累積和技藝淬鍊下,
蒂芙尼制訂了一套自己的寶石、鉑金標準,
並被美國政府採納為官方標準,
時至今日,蒂芙尼已成為全球知名的奢侈品公司之一,
也已成為珠寶業的前五大。

全球最大珠寶零售商-徽記珠寶Signet Jewelers
(代號:SIG)


既然說到了蒂芙尼,
一定也要比較美國珠寶業的敵對龍頭-徽記珠寶。
相較於Tiffany是高端品牌,
徽記旗下有六個子品牌、針對不同客群,
也因此有較親民價格的商品在商場出現...
對鑽石方面的業務,具備產業鏈一條龍的優勢(從開採、切割研磨到販售)。
下圖為股票月線圖

2009年股價來到低點5.91美元,
若讀者當時買個幾張徽記的股票放到現在送給女友或老婆,
她可能比收到徽記的鑽石還開心!

市場的經濟狀況對奢侈品生意有很大關聯

雖然隨著地區性不同,會受當地政策影響(例:打貪政策)
但最主要還是受經濟好壞的影響最大,
況且,非民生用品的珠寶業很受季節性影響,
第四季營收就佔了全年營收的1/3以上,
若在最多假期的年底剛好經濟疲弱,購買力就會大受影響

下表是2014年兩家公司重要數據的比較,
括弧內代表與2013年成長或衰退,

補充:表格前三項單位都是百萬美元

由市場佔營收比可知,Tiffany是比徽記珠寶更全球化的公司,
但這卻是造成去年獲利大衰退的原因之一,
本來海外經營的成本就高出許多、又受強勢美元拖累,
(在國外買美元計價的商品會較貴)
Tiffany在去年的財報並不是很樂觀,
今年1月財報一公佈,股價就大跳空。
下圖為股票日線圖

即使如此,像Tiffany這種具有超久經營歷史的公司,
早已度過無數經濟嚴峻的時期、建立起牢不可破的的地位,
巴菲特也在金融海嘯過後的2009年承接了Tiffany2.5億美元的公司債,
這兩家公司的卓越產品,
在百年來不斷的受到名流擁戴,
不管是雜誌、電影還是各大典禮紅毯上面等等,
皆在巨星身上閃耀...
隨著M型社會態勢越來越明顯,
我們預估對奢侈品的消費還會維持保守型的成長。

各國政府對失業人士已經很難持續予以救濟,
財富是可以遺贈的,貧窮也是...
各國政府印鈔大賽不停,
一代會比一代還要更難往上爬。

我們只要帶著正面的態度努力奮鬥,
即使拼了10年、20年還是沒有達到財富目標,
但重要的是遇到挫折也不要氣餒,
接受並珍惜生活賜予我們的一切
有了健康的身體、愛我們的人,
其實不也已經擁有最棒的奢侈品了!
你說是嗎?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歡迎分享資訊給更多朋友知道,
謝謝你們的支持與愛護!
對現實的不滿與抱怨,大家都會有,但更重要的是「要如何面對問題」與「下一步的解決方案是什麼」?M型社會下,我們可以留下些更有意義的價值給下一代!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債券、股市、利率,今年投資不能不注意的三大風險
瑞郎風暴讓華爾街上演悲慘世界--破產人數持續增加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快速入門美股工具,克服四項跨不出台股的錯誤心態
到底印夠了沒?美國才剛要收,現在輪歐洲開始印?

0 意見: